石吊兰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的全草,以全株入药,有清热燥湿,消肿止痛。治菌痢,风湿疼痛,皮肤化脓性感染。四季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这种植物,以及了解下它的栽培注意。
石吊兰小资料介绍
石吊兰: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别名:黑乌骨、石豇豆、石泽兰、小泽兰、岩豇豆、岩石茶、岩泽兰、岩石兰、巴岩草、肺红草、瓜子草、石花、产后茶、山泽兰、石三七、石虎、岩参、石豇豆、石杨梅、岩头三七、岩条子、竹勿刺、员兰、地楷杷
药材基源:为苦苣苔科植物石吊兰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化学成份: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
药理作用:体外结核菌抑菌试验表明,石吊兰素在200μg/ml浓度下有抗菌作用。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化痰止咳、祛瘀通经。主风湿痹痛、咳喘痰多、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
注意:《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石吊兰栽培繁殖
生物学特性:石吊兰喜温暖湿润气候。在6、7月高温多雨季节生长旺盛。耐寒,不怕水涝,喜肥,在土壤肥沃地区生长茂盛,以选向阳、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 壤土或砂壤土栽培为宜,不宜在干燥、贫瘠和无灌溉条件下栽培。栽培技术:用根茎或种子繁殖。生产上以根茎繁殖为主。
根茎繁殖:在采挖根茎时,选色白、粗壮、幼嫩的根茎,切成10-15cm长小段,按行距30-45cm,株距15-20cm,立即栽种,每穴栽2-3段,覆土厚,稍镇压后浇水。冬种的于次年春出苗,春种10天左右出苗。
石吊兰栽培注意
田间管理:
幼勒期注意除草、松土。当苗高30cm,封垄以后,可以不乾地除草,但此时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10-15cm及第1次收割以后,都应进行追肥,施用腐熟人畜粪水,或施用硫酸铵每1hm2225-300kg。种植2-3年后,植株丛生,应行翻栽。
病虫害防治:
1、病害有锈病,可用敌锈钠200-300倍液,加少许合成洗衣粉,喷雾防治。
2、虫害有尺蠖,6、7月发生,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雾。
3、紫苏野螟,幼虫为害叶部,北京于7-9月间出现,防治方法:清园,处理残株,收获后翻耕土地,减少越冬虫源。
小编总结
石吊兰今处处有,多生下湿地。叶微香,可煎油,或生泽傍,故名石吊兰,亦名都梁香,可作浴汤,人家多种之,而叶小异。今山中又有一种甚相似,茎方叶小强, 不甚香。今天小编对于这种植物的介绍就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植物的栽培方法和点击文章下面链接,还有更多有趣的植物在等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