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或许并不了解蜡烛果,但是多多少少可能听过红树林,蜡烛果其实就是红树林的组成树种之一,生于海边潮水涨落的污泥滩上,有时亦成纯林。接下来我们就去了解这种树木的价值以及形态结构。
蜡烛果形态结构
蜡烛果其实属于灌木或小乔木,高15-4米,小枝无毛,褐黑色。叶互生,于枝条顶端近对生,叶片革质,倒卵形、椭圆形或广倒卵形,顶端圆形或微凹,基部楔形,长 3-10厘米,宽2-45厘米,全缘,边缘反卷,两面密布小窝点,叶面无毛,中脉平整,侧脉微隆起,背面密被微柔毛,中脉隆起,侧脉微隆起,侧脉 有7-11对。
蜡烛果为伞形花序,生于枝条顶端,无柄,有花10余朵,花梗长约1厘米,多少具腺点,花长约9毫米,花萼仅基部连合,长约5毫米无毛,萼片斜菱形,不对称,顶端广圆形薄,基部厚全缘,紧包花冠,花冠白色为钟形,里面被长柔毛,裂片卵形,顶端渐尖,基部略不对称,花时反折,花后全部脱落,子房为花萼紧包,露圆锥形花柱。
蜡烛果雄蕊较花冠略短,花丝基部连合成管,与花冠管等长或略短,连合部位向花冠的一面被长柔毛,里面无毛,分离部分无毛,花药卵形或长卵形,与花丝几成丁字形,雌蕊与花冠等长,子房卵形,与花柱无明显的界线,连成一圆锥体。 蒴果圆柱形,弯曲如新月形,顶端渐尖,宿存萼紧包基部。花期在12月至翌年1-2月,果期在10-12月,有时花期4月,果期2月。
蜡烛果生长环境
蜡烛果为热带海岸滩涂红树林内常见的树种之一。多单独组成群落,也常与其他树种混生。对盐度的适应性很广。花两性,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着花10—24。萼片5,花冠白色,钟状。据《中国植物志》载“花期12月至翌年1—2月,果期10—12月”。蒴果,圆柱形,新月状弯曲。
蜡烛果价值
蜡烛果是有哪些价值呢?我想很多人肯定都想知道的,他是印度菲律宾等偏热带地区的植物,也是红树林的组成树木之一,这种植物树皮比较含鞣质因此很多人将其运用到栲胶原料里面,任何树木的木材都可以作为炭柴,而且还是一种新型的。另外它也是防沙固土的好树木。
小编总结
树皮含鞣质,可做提取栲胶原料,木材是较好的薪炭柴,组成的森林有防风、防浪作用。今天小编简单介绍了这种树种你对他了解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植物,也可以点击一路发发家居网花卉盆景板块额,里面有很多植物等着你去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