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花小檗是小檗科小檗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湖北、青海、山西、四川、甘肃等地,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它,今天小编就简单为大家介绍下这种植物的主要价值和形态结构。
堆花小檗形态结构
堆花小檗属于半常绿或落叶灌木,高2-3米。老枝暗棕色,无毛,具棱槽,幼枝淡褐色,微被短柔毛,具稀疏黑色疣点,茎刺三分叉淡黄色。它的叶近革质,倒 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先端圆钝,具有一个刺尖头,基部楔形,上面暗黄绿色,中脉微凹陷或扁平,背面淡黄绿色或灰白色,中脉隆起,两面网脉显著,叶缘平展,每边具2-8刺齿,有时全缘,叶柄短或近无柄。
堆花小檗有10-30朵小花组成一束,紧密挨着,它的花梗长 1-3毫米,苞片稍长于花梗,花为淡黄色,它的外萼片长约25毫米,内萼片长约35毫米,两者均为椭圆形,花瓣属于倒卵形,有2枚长圆形腺体,雄蕊药隔延伸,浆果近球形或卵球形为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不被白粉,花期在5-6月,果期在7-9月。
堆花小檗生长习性
堆花小檗产于青海、甘肃、四川、湖北、山西。海拔1 000-3 500米。模式标本采自甘肃东部。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3,500米的地区,一般生于生于山谷灌丛中、山坡路旁、河滩、林中、林缘灌丛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产于青海,具药用价值。
堆花小檗的主要价值
堆花小檗的根含小檗碱,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的功效。主治目赤、咽喉肿痛、腹泻、牙痛等症。另外小檗科植物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热痹,瘰疬,肺炎,结膜炎,痈肿疮疖,血崩。
观赏
小檗的叶色有绿色、紫色、金色、红色等,根据品种的不同以及阳光照射的强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小檗艳丽的色彩,可形成热情奔放、喜气洋洋的气氛,而且观色期长,无论是孤植还是群植都有较好的色彩效果。
食用
小檗果实不但色彩艳丽,而且冬季落叶后可缀满枝头,丰富冬季园林的色彩变化,有突出的美化作用。
小编总结
堆花小檗分枝密,姿态圆整,春开黄花,秋结红果,深秋叶色紫红,果实经冬不落,是花、果、叶俱佳的观赏花木,适于园林中孤植、丛植或栽作绿篱。今天小编对于堆花小檗的介绍就技术了,如果你还想了解其他植物的特征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了解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