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鞭檐犁头尖,而半夏的原植物为天南星科半夏属半夏,从叶子的外形来说是不同的两种植物。半夏与水半夏的主要化学成份大致相同,但含量却完全不一样。水半夏毒性为半夏的32倍,半夏的镇咳、镇吐作用均强于水半夏,水半夏无止呕作用。所以在用药上是不可以互相代替使用的。
水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水半夏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为圆锥形、椭圆或倒卵状,上部密生多数肉质须根,花期4-5月,果期6-7月,多生长在田边,山间溪流或低洼的湿地。药性温和、辛、有小毒,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广西是主要生产地。
水半夏又名土半夏、半夏、田三七、疯狗薯等,在秋冬季采挖块茎,出去外皮和须根洗净晒干备用。主要用于燥湿化痰,止咳,咳嗽痰多、支气管炎;外用鲜品可治痈疮疖肿、无名肿毒、毒虫咬伤,外伤出血。水半夏在药理学上有镇吐、止咳、祛痰、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枢神经、抑制唾液分泌、催吐泻下等作用。
另外水半夏还有轻微毒性,误食后可能会出现反应缓慢、肌肉松弛、呼吸减缓等中毒症状,不过水煎剂能降低它的毒性,所以内服要用煎汤的方式,或做成药丸,药散,外用捣碎外敷或研末调敷。
水半夏的种植技术
水半夏喜肥沃疏松的砂土或腐殖土,原种多野生在潮湿温和、湿润气候的荫蔽环境。不喜干旱高温,夏季适合在半阴半阳的环境中生长,土壤的含水量在20%-40%之间最好。在缺水时容易倒苗,不过不是什么很坏的问题,这是它对不利环境的适应方式之一,也是为了增加株芽数量。
水半夏最好选择土层深厚的水田栽种,不能种在酸碱度过高过低或冷水田。用块茎繁殖的话在11月收获选择小些的五病虫害的块茎作种,晾干表皮,和稍湿润的细沙混合贮藏。来年3-4月在苗床上均匀撒播,上面盖薄覆土。1个月后等苗高10-15厘米按规划好的株距扦栽,深度1-3厘米,定植后保持水深2-3厘米。
水半夏要经常除草,生长期追肥5-6次,早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钾肥为主。种植地要选择阳光充足、土肥、排灌方便的水田,不论是在旱地还是水田栽种都要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如人粪尿,厩肥,绿肥和麸肥等。病虫害防治方面注意粘虫,如果感染可人工捕捉或用敌百虫杀治。
小编总结
结尾语:半夏是中医常用的药材,也是很多中成要制剂的原料之一。古代医生使用的半夏大都是正品半夏而不是水半夏,相信从很久之前开始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半夏和水半夏药性不同,不能混用。所以大家一定要认识清楚,半夏和水半夏是不能够混用的药材,即使它们的名字是如此的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