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泻木主要自然分布在柬埔寨、缅甸、印度、台湾岛、老挝、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云南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为乔木,植株最高可达10米,胸径可达20厘米;全年可采收,剥取它的树皮,挖取根后晒干备用。
止泻木植物形态
止泻木树皮浅灰色。枝条灰绿色,有皮孔,被短柔毛,幼嫩部分被毛更密。叶膜质,阔卵形、近圆形或椭圆形,两面被短柔毛,叶背被毛更密,老渐无毛;叶柄长约5毫米,被短柔毛。花序顶生和腋生,被短柔毛,着花多朵;萼片长圆状披针形,外面被短柔毛;
花冠白色,内外面被短柔毛,喉部更密,冠筒细长,基部膨大,冠片长圆形,花丝基部被短柔毛;心皮无毛,柱头长圆形,到达花丝基部,顶端浅2裂。蓇葖果双生,长圆柱状,无毛,有白色斑点;种子线状长圆形,顶端种毛长5厘米。花期4—7月,果期6—12月。茎暗褐色,幼枝有毛;长椭圆形或近卵形的叶子对生,先端尖,全缘;春季开花,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白色高脚碟状花冠;两个圆柱形蓇葖果并生;种子多数。
止泻木的功效
止泻木中含有众多生物碱,如树皮含有锥丝碱、止泻木定、止泻木明、克杞明、锥丝明、双氢异锥丝明、止泻木酮碱、双氢锥丝新、止泻木星碱、止泻木新胺、止泻木芬碱、重止泻木宁碱等等化学成分。在药理学方面有抗原虫、局部麻醉、心血管系统影响等作用,不过有一定的毒性。
止泻木皮主要的副作用有不安、失眠、眩晕、耳鸣、肌震颤等,少数人可出现幻觉、健忘、躁狂等。在中药方面止泻木药性苦、凉,有清火止咳,解毒杀虫的功效,能治疗涩肠止泻,凉血止痢,利水止痛等症状。主治风热感冒咳嗽、腹痛腹泻,赤白下痢、便血、小便热涩疼痛,在傣族民间有较久的药用历史。
止泻木的树皮能止泻杀虫,主治痢疾,肠胃气胀,种子可以补肾壮阳。在《中国经济植物志》记载可以降血压,治痢疾;在《经验方》中可以治疗蛔虫止痢。只是脾胃虚弱者慎用。服用的时候煎汤就可以了。
小编总结
结尾语:止泻木属植物的树皮、种子都可以入药,有止泻效应,又可退热。木材可以制作数字和模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亚热带和非洲的杂木林内。止泻木属大约有20中植物,我国有1种。一直以来被关注得很少,因为止泻木外观并不出众,也没有值得夸耀得花朵和果实,大部分的时候它都是作为药材来使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