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吊笔别名九龙木、墨柱根、章表根、苦常、土北芪等,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夹竹桃科倒吊笔属常绿乔木。高度可达8-20米,含乳汁;叶坚纸质,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花冠漏斗状,白色、浅黄色或粉红色;副花冠呈流苏状;花药箭头状,被短柔毛;花期4-8月,果期8月至来的年的2月。
倒吊笔价值阐述
倒吊笔的木材质地优异,适于作各种家具、雕刻图章、乐器的用材。树皮纤维可制人造棉及造纸。树形美观,可以种植在家庭的庭园中作为观赏。它的其根叶可入药,用于治疗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黄疸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感冒发热等病症。
倒吊笔全年可采,根切片晒干,叶随用随采,晒干后备用。它药性甘,平。根能祛风利湿,化痰散结;叶子能祛风解表,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倒吊笔属相关物种
倒吊笔属为夹竹桃科,共有23种,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我国有6种,产西南部和南部。是乔木植物,有丰富的乳状液汁;叶对生;花中等大,排成项生和腋生的聚伞花序;花冠高脚碟状、漏斗状或辐射状,通常具睫毛的鳞片;无花盘。
倒吊笔属的相关物种有倒吊笔、个溥、广东倒吊笔、蓝树、胭木、云南倒吊笔六种。倒吊笔就不再多说,个溥为乔木,高10米具乳汁,除花序外几无毛。叶对生,椭圆形至矩圆形,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下面呈灰蓝色,花冠淡黄色,花冠裂片,外果皮具斑点;种子条形,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长在海拔500-1500米山地、山谷的杂林中或丘陵石灰岩上;
广东倒吊笔分布在越南及大陆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300-1,500米的地区,见于路旁及山地疏林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蓝树别名:大蓝靛、木靛、大青叶、木蓝、米木等,乔木,高8—20米,除花外其余均无毛,有乳汁,树皮深灰色,小枝棕褐色,有皮孔。叶薄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花冠白色,漏斗状,花期4-8月,果期7月-来年3月,产西双版纳、富宁等地,生于山地疏林中或山坡向阳处;
胭木为乔木,高达15m。全株具乳汁;小枝苍白色至褐色,被短柔毛,具皮孔。叶对生,叶柄密被短柔毛;叶片膜质,椭圆形或阔椭圆形,花冠淡黄色 至粉红色或深红色,高脚碟状,花期5-10月,果期8月至翌年3月。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生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沟谷密林中或山脚潮湿疏林中;
云南倒吊笔是乔木,高约8米;树皮和枝条灰白色至褐色,无毛,具皮孔。叶膜质,椭圆形至卵圆形,花通常单生,花期1—5月,果期6—12月。产西双版纳;生于海拔300—1800米的山地密林中或杂木林中。
小编总结
结尾语:倒吊笔好像名不副实,一点也不想笔,不过它还是很有实际用途的,比如做做家具和工艺品的雕刻木料啦,或者作为药材治疗疾病啦,或者树皮可以制造人造棉啦等等,咱们也不能光凭外表就判定事物的根本好坏对吧,何况人家在国内栽种的经验可不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