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芋在很多地方,称呼也是不同的,例如野茨菇、山茨菇(云南华宁),“帕南”、“派克那”(傣族语),刺茨菇(广西合浦),簕芋、野簕芋、 竻水菇(广东)等,今天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种多名的“刺芋”吧,再不来就没有机会了哦!
刺芋的介绍
刺芋是一种高可达1米的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灰白色,圆柱形,粗可达4厘米,横走,多少具皮刺;节间生圆柱形肉质根,须根纤维状,多分枝;节环状,多少膨大。叶柄长于叶片;叶片形状多变:幼株上的戟形,至成年植株过渡为鸟足一羽状深裂,表面绿色,背面淡绿且脉上疏生皮刺;基部弯缺宽短,稀截平。
侧裂片线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多少渐尖,向基部渐狭,最下部的裂片再3裂。花序柄长20-35厘米,粗075-1厘米,佛焰苞长15-30厘米,管部长3-5厘米,檐部长25厘米,上部螺状旋转。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黄绿色。果序长6-8厘米,粗3-35厘米。浆果倒卵圆状,顶部四角形,先端通常密生小疣状突起。花期9月,果实第二年2月成熟。
刺芋的地理分布
刺芋产于云南南部和西南部、广西南部、广东南部、台湾。生于海拔1530米以下的田边、沟旁、阴湿草丛、竹丛中。也见于锡金、孟加拉、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马来半岛、中南半岛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沙捞越。生长于海拔650米至153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阴湿草丛、沟边、田边以及竹丛中。
刺芋的药用价值
刺芋的幼叶可供蔬食。它的根茎可供药用,全年可采,切碎晒干。性味归经:辛,平。有消炎止痛、消食、健胃的功效;常用来治疗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胃炎、消化不良、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兽医用以治牛马劳伤,催膘。用法用量:05-2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刺芋的相关知识
关于刺芋的药用价值,佤药、傣药、哈尼药和基诺药有不同的解释。【佤药】金茨姑,刺芋,刺过江:根茎治小便黄赤,慢性胃炎,肾炎水肿;外治皮肤热毒,毒蛇咬伤,骨折伤筋《中佤药》。
【傣药】帕南:根茎治淋巴结核,淋巴腺炎,胃炎,消化不良,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炎《滇药录》。啪啷,派克那,喝怕难(西傣):根茎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外用于淋巴腺炎,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滇省志》。
【哈尼药】惹育:根茎功用同傣族《滇省志》。【基诺药】秧多:根茎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风湿性关节疼痛《基诺药》。
小编总结
刺芋的幼叶用作蔬食,是一种既美味又营养的“野菜”。喜欢美食的朋友们,也可以自己在家做做,今天的介绍差不多到这儿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花卉的知识,也请持续关注花卉盆景的跟新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