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床草本,茎基部匍匐,通常有短硬毛,叶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面常被短硬毛;叶柄被短硬毛。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上部叶腋,花冠粉红色,花丝基部及着生处四周有细绒毛,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蒴果线形,全体呈压扁状,淡棕色,表面上部具有白色短柔毛。种子卵圆形而微扁,黑褐色,表面具有网状纹凸起。花期8-11月。
爵床科植物的介绍
爵床是爵床科爵床属植物,共250-300属3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但也见于地中海、美国及澳大利亚,有四个分布的中心:马来西亚、非洲、巴西及中美洲。中国约有50属400余种,以云南省最多,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区也很丰富,只有少数的种类分布至长江流域。
爵床科植物大体可分为老鼠簕亚科、瘤子草亚科、爵床亚科、山牵牛亚科四种,每一亚科中有含有多种属,例如老鼠簕亚科有老鼠簕属、百簕花属两属;瘤子草亚科主要有瘤子草属、蛇根叶属 、叉柱花属三属,山牵牛亚科仅山牵牛属一属,而爵床正是属于爵床亚科爵床属中的一种植物。
爵床的地理分布
爵床一般生长在生于山坡林间草丛中,为习见野草。亚洲南部至澳大利亚广布。生于旷野草地和路旁的阴湿处。产秦岭以南,东至江苏、台湾,南至广东,海拔1500米以下;西南至云南、西藏(吉隆),海拔2200-2400米。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不耐寒,忌盐碱地,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
爵床的栽培技术
爵床的栽培技术:北方多用条播,南方用穴播。条播作平畦,在畦上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保持土壤湿润,10-30天可出苗,当苗高7-10cm时,可按一定株距定苗。穴播,在整好的地上,按一定的窝距开穴,要求穴浅、土细、底平,将种子拌成种子灰,匀撒穴内,保持土壤湿润,30天左右可出苗。
苗出齐后施清淡人畜粪水提苗,苗高10cm可匀苗补菌,每穴留壮苗4-5株,生长期注意中耕、除草、追施两次肥,让其多分枝,提高产量。也要注意常见虫害——地龙虎的防治,可人工捕杀或用化学度剂除虫害。
爵床的功效与作用
爵床的全草全草可入药,在8-9月盛花期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性味归经:微苦,寒。味苦咸辛、性寒,归肺、肝、膀胱经;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截疟的功效。常用来治疗感冒发热,疟疾,咽喉肿痛,小儿疳积,痢疾,肠炎,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乳糜尿等疾病;外用可治痈疮疖肿,跌打损伤。
小编总结
今天小编详细的介绍了爵床的栽培以及它的功效和作用,关于爵床科植物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爵床科植物的信息,可以查阅一些资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