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接骨为爵床科白接骨属草本植物。白色,富粘液,叶片纸质,花单生或对生;花冠淡紫红色。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内,从印度的动喜马拉雅山区到越南缅甸都有分布,常生长在山坡、山谷、林下阴湿的石缝中和草丛里,有时候溪流边也有。
白接骨功效与作用
白接骨药用部位来源于它的根茎和整株,有止血,去瘀,清热解毒的功能,治疗吐血,便血,外伤出血,扭伤,疖肿,咽喉肿痛有不错的效果。
一般在夏秋两季采收,洗净后晒干或新鲜即用。白接骨药性甘淡,平和,凉,微苦,功能化瘀止血,续筋接骨,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主治便血;外伤出血;跌打瘀肿;扭伤骨折;风湿肢肿;腹水;疮疡溃烂;疖;肿;咽喉肿痛等病。
在《纲目拾遗》中白接骨的根治吐血,肠红下血,跌打损伤;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中白接骨是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腹水,肺结核的良药;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白接骨内服可治肺结核,咽喉肿痛,糖尿病,腹水;外用可治外伤出血,扭伤,疖肿;《中草药学》中白接骨止血接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效果。
白接骨的根和全草在民间选方中可治外伤出血,创伤出血,断指再植,扭伤,疖肿,下肢溃疡,肺结核,腹水,糖尿病,咽喉肿痛等,但需要配合其他的一些药材,如冰片、食盐、黄栀子、麦粉、蒴藋根、白糖、元宝草、马蹄金、爵床、野玄参等,内服煎汤或研磨末,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敷包扎。
白接骨属有什么特点
白接骨属为爵床科,多年生草本,花期9-10月。喜湿润或半阴环境,多生于溪边或树下。叶和根茎入药,具有止血的效果。白接骨属分布在热带亚洲和非洲,广布与我国西南部,南部和东部,主要区别在于花冠管状,具有狭长的冠管,花粉有刺。
白接骨属为草本或灌木,叶同型,具柄,对生,总状花序伸长或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和小苞片小,短于花萼,花大,无梗,单生,对生。蒴果棍棒状,基部收缩成实心柄状;白接骨属约3种,分布于旧大陆热带。
我国的白接骨属有白接骨和尼氏拟马偕花之分,通常华东、华南、中南的被定位为前者,西南、中南、华南的被定位位后者,虽然两者在叶片的大小,叶子绿为全缘或明显波状齿上稍有区别,但从分布地域和形态特征上来说二者其实是难以截然区分开来的。
小编总结
结尾语:白接骨叶子宽大狭长,花朵颜色粉嫩可爱,花瓣分展对称,在一片绿意中粉红点点,别有一种风味。加上它实用广泛的药用价值,分布地域广大,在观赏方面也有不错的潜力,只是要注意和相关属的区分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