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草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区,生长在低山多沙山地及草丛中。接下来就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小编也会在文章中插入绵毛鹿茸草图片解析哦!
鹿茸草的介绍
鹿茸草是一年生草本,下部有少量绵毛,上部有短毛或几无毛,全体多少呈缘色,主根短而木质化,分枝多,细长而作之字形弯曲。茎多数,成密丛,中央者直立,侧出者弯曲上升,细而柔弱,沿全长有明显的沟纹,多节,下部节间极短,显短于叶,向上渐渐伸长,花序上部的二三节间则突然变长,较叶为长。
叶交互对生,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全缘,端锐头,具短刺尖,基部不下延于茎以成稜,茎下部的叶麟片状,贴茎而生,因节很短而互相盖迭作复瓦状,向上则逐渐变为以锐角至直角伸张,其长度亦增加,上部且有近于互生者。
总状花序而花稀疏;花单生苞腋,具梗,梗老时可伸长;小苞片草盾,全缘,贴生于萼管基部;萼筒状,具齿,管膜质,凸起,具肋。分别伸入萼齿内成为它的主脉,其余与主肋互生。萼齿线状披针形,近于相等,约为管长的两倍,花开之后,萼管迅速膨大,其肋变成狭翅状,萼齿亦增长。
花冠淡紫色,外面脉上疏被白色短柔毛,二唇形瓣片,伸直而与管同一指向,裂片的钝头有小凸尖,外侧反卷,外面中央有白色长毛,下唇伸张,略具缘毛,裂片狭长,披针状长圆形,锐头,中裂稍长;雄蕊内藏或微露于花管喉部。前方一对较长,药室基部有一小凸尖;子房长卵形,花柱顶端弯向前方。不弯曲部分与较长的一对雄蕊等长,柱头头状,指向下方。
蒴果为宿萼所包,具纵沟,先端渐细,沿上缝线全长室背开裂,裂爿草质,反卷。种子椭圆形。扁平,多数,被短毛,种皮与胚乳紧贴;胚小,居于丰富胚乳的中央。
鹿茸草的功效与作用
鹿茸草一般是取全草入药,在夏秋两季采收后晒干而成。性味苦,平。主治感冒心中烦热,咳嗽,吐血,赤痢,便血,月经不调,风湿骨痛,牙痛,乳痈。
关于鹿茸草的功效与作用,部分文献也有记载:例如《杭州药植志》:治乳癌、乳痈,血管瘤,烂脚疮。《江西草药》:凉血,止血,解毒,止痛。治急性胃肠炎,菌痢,牙痛,热淋,毒蛇咬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高热惊风,咳嗽,吐血,水泻。
鹿茸草一些常用选方也比较多,例如《湖南药物志》中写道:治咳嗽可用鹿茸草四钱,水煎兑冰糖服。治风湿骨痛:鹿茸草一至三两,水煎服。关于它的一些选方小编也就不详细列举了。
小编总结
今天关于鹿茸草的知识就先介绍到这儿了,对于它的功效和作用介绍的还是比较详细,如果对鹿茸草常用选方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查查资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