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栀子是常绿灌木,叶对生,长圆状披针形全缘,两面光滑;大形的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带有香气;黄色的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纵梭,果顶端有宿存花萼,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山栀子生药材的介绍
山栀子取根、叶、花入药。在10月间果实成熟果皮虽黄色时采摘,除去果柄及杂质,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放入沸水中烫,或放入蒸笼内蒸半小时,取出,晒干。
山栀子干燥果实长椭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果皮薄而脆,内表面红黄色,有光泽。种子扁圆形,深红色或红黄色,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气微,味淡微酸。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者为佳。
山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山栀子中药材的性味苦,寒;归经:入心、肝、肺、胃经。有清热,泻火,凉血之效。常用来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多种症状。
关于山栀子的一些选方以及各家论述也非常之多,它也广泛应用于临床之中,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取山栀制成10%及50%两种煎剂,每天3次饭后服用。治疗扭挫伤将山栀子捣碎,研成粗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
水栀子的介绍
山栀子和水栀子同是栀子属,水栀子又有那些特点呢?水栀子也称雀舌栀子花,整株高达2米。根淡黄色、分枝多、植株平滑、枝梢有柔毛;叶对生,披针形;花单生于叶腋中,白色,肉质,有香气,夏初开花;果实倒卵形,扁平,果实硕大,秋日果熟时呈金黄色或橘红色。
水栀子种植技术
水栀子一般采用扦插和压条法繁殖。种植地需选择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山脚、低山缓坡等地,水栀子植株的生长形成较为明显的3个阶段,即春枝、夏枝、秋枝;结合水栀子的生长特点,应采取一些抚育管理措施。
定植后每年春、夏、冬进行除草,栀子园内不允许有杂草生长。水栀子在生长前期,以施氮肥为主,加速营养生长,增强光合作用;开花结果前,分别在5月、8月、12月分期施入合适的尿素或复合肥。
定植后在头二年11月上旬对生长过旺的枝条及基部营养枝进行修剪,使树冠外圆内空,枝条疏朗,通风透光,减少嫩枝受冻枯死。同时在生长第一年或第二年摘除所有花蕾。在水栀子的生长期间,也要注意常见斑枯病、蚜虫、蛀果虫等病虫灾害的防治。
小编总结
山栀子主要用药,而水栀子则是提取天然色素的较好原料。有解热凉血、镇静止痛、疏风解湿作用,用途广泛,是一种集绿化、观赏、药用于一体的植物,在国际市场上属热销农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今天的知识就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