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通常有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属小乔木或灌木,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生长在平地到海拔1500米的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
吴茱萸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今天带来一些漂亮的吴茱萸图片,让大家了解一下这种药用功能强大的植物。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是苦味健胃和镇痛剂,又可以用作驱蛔虫药,它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头痛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吴茱萸的功效还能主治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等,有温中,止痛,理气,燥湿的作用。
中药吴茱萸炮制方法先去除杂质,配合捣碎的甘草和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中药吴茱萸,闷润吸进后炒干即可。加工完成后的中药吴茱萸用于头痛腹痛,寒湿脚气,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症状。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此外中药吴茱萸配合其它药材如生姜、人参、小茴香、川楝子、木香、木瓜、苏叶、槟榔等可治干呕吐涎沬,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等。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在偏方中也有很大体现,配合大枣、当归、党参、生姜、小茴香可治脾胃虚寒干呕;可以温经活血、调经止痛,治疗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治疗胃中虚寒、胸膈满闷;肝寒犯胃之吞酸以及干呕,治疗寒湿所致腹痛及宫寒不孕、月经不调、痛经等因寒而致的病症。
在临床治疗中吴茱萸能降压、治疗消化不良、湿疹、神经性皮炎、黄水疮都有较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吴茱萸会引起视力障碍、错觉等副作用,还有阴虚火旺者忌用。
吴茱萸的功效在各种医书中有详细诠释,如《本经》《别录》《药性论》《本草拾遗》《日华子本草》《纲目》中都有记载吴茱萸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杀恶虫毒,牙齿虫匿;健脾通关节,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咽膈不通,润肝燥脾,开郁化滞;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等。
小编总结
结尾语;吴茱萸的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一般的山坡地、平原、房前屋后都可以,中性还是微酸微碱性的土壤都可以生长,但土壤层还是要尽量选择深厚肥沃,透水性好的,也不能积水,在南方生长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