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兰生长在林下湿地或沟边湿地,生长高度在海拔500-2900米。广泛分布于中国、尼泊尔、不丹、锡金、印度、越南、泰国和日本。此花现已有人工栽培,有较高的园艺价值。蒴果近椭圆形下垂,花期5-6月,果期9-12月。
杜鹃兰是什么
杜鹃兰所属的兰花一般生在在幽静的深山或幽谷壁,那些透水和保水性都比较好的倾斜山坡或石头缝隙,稀疏的山草旁,此生杂木林下,或者有遮阴、日照较短的地方。
要求空气湿度较大,空气流通要好,喜欢阴凉湿润,不喜阳光直射干燥,温度在15℃到30摄氏度最适合生长,高于35℃则会生长不良,过低的温度也会导致杜鹃兰生长不良,这时的杜鹃兰会进入休眠期。
因为杜鹃兰是肉质根,所以适合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中生长,同时土壤的排水性能要好,最好选择腐叶土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和含有铁元素的土壤也可以。
杜鹃兰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密接,有关节,外被撕裂成纤维状,叶通常1枚,狭椭圆形、近椭圆形或倒披针状狭椭圆形,花常偏花序一侧,多少下垂,不完全开放,有香气,狭钟形,淡紫褐色;花瓣倒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唇瓣与花瓣近等长。
杜鹃兰病虫防治
杜鹃兰容易遭到几种病虫害的困扰。比如鞘锈菌、白绢病、炭疽病和介壳虫。介壳虫就是我们所说的‘兰虱’,当天气高温多湿,空气不流通时兰虱繁殖最快,如发生可用化学除虫剂喷治,如果是盆栽杜鹃兰可以人工刷除。
杜鹃兰炭疽病有可能终年都有,只是在高温多雨季节特别多,病斑会从叶尖蔓延到根茎,开始为褐色,之后逐渐扩大,变成干黑点。防治方法除了改善杜鹃兰的高温通风条件外,而已用化学药剂喷治,7-10天一次,辅助波尔多液半月一次。
白绢病发生在霉雨季节,杜鹃兰初病叶基上都是白色菌丝,会导致根茎腐烂。防治方法为去掉菌丝,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注意通风透光,排水要好,病死的植株要烧毁。
鞘锈菌发生时在杜鹃兰叶片的上下表面可以看到凸出的小包,里面含有黄、橙或紫黑的粉状孢子。虽然鞘锈菌不会致命,但会导致杜鹃兰生长萎缩衰弱不堪。防治方法可以减去病枝,用化学试剂喷治。
小编总结
结尾语: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兰花高洁、清雅、幽香,叶姿优美,花香幽远。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广泛在民间人格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