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树喜温湿,喜光照,不喜欢阴荫的地方,比较能耐寒,在华北地域幼苗容易受冻害,在酸、中和碱性的土壤中都能生长,即使在含盐量不超过05%的盐渍地上也能良好的生存。
苦楝树耐旱和贫瘠,在水边也能生长,不过在深厚、肥沃的土壤中生长最好,苦楝树树干强壮,萌芽能力好,抗风,生长迅速,开的花朵多而艳丽,有很大的观赏性,也能耐烟尘和二氧化硫,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较好。
苦楝树的鉴别方法
可以从形状上看,苦楝树树皮和树干不规则块片、槽或半卷筒状,长宽不一。外表面粗糙,灰棕色或灰褐色,有交织的纵皱纹及点状灰棕色皮孔。除去粗皮者淡黄色;内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
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呈层片状,易剥离成薄片,层层黄白相间,每层薄片均可见,极细的网纹。无臭,味苦。根皮呈不规则片状或卷曲,外表面灰棕色或棕紫色,微有光泽,粗糙,多裂纹。干皮以皮细、可见多数皮孔的幼嫩树皮为佳。
另外也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它的树干树皮横切面的组织细胞来鉴别,或通过化学药剂显色反应来鉴别。
苦楝皮的功效与作用
苦楝皮就是苦楝树的树皮或根皮,别名楝皮、楝根木皮、双白皮。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
在民间用苦楝皮驱除蛔虫有很久的历史了。苦楝皮在临床应用上的疗效也比较显著。它的干皮、根皮都可驱蛔。根皮比树皮疗效高,近根的树皮(约在地面之上5寸处)较上层树皮为优。时间上以冬季或春季抽芽前采集的根皮疗效最高。此外楝属植物一般均认为四川产的川楝为佳。
苦楝根外层紫褐色皮,古人曾指出有毒,但经近人试用并未见副作用,引起头晕、头痛、思睡、恶心、腹痛各种反应或中毒现象多因药物过量,或因患者机体的特殊敏感性所致,一般情况下轻微的反应会在1-3小时内自行小时,最长也不超过15小时,临床应用时务须注意。
这些在《别录》《日华子本草》《滇南本草》《现代实用中药》《千金方》《斗门方》中对苦楝皮都有说明,更有苦楝皮作为附方可以治疗疾病的具体配置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询。
小编总结
结尾语:在更多的研究中苦楝皮还有镇痛抗炎、抗血栓形成、抑制溃疡、抗腹泻、抗肿瘤等作用。不过这些目前在临床上尚未得到统一的说法,只是在民间苦楝皮依然是驱蛔虫的良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