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附子为中药名是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你对香附子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香附子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 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主产于浙江、福建、湖南,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 味】辛、微苦、微甘,平。
【归 经】归肝、脾、三焦经。
【功 效】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
【主 治】香附子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炮制方法
1、香附子:除去毛须及杂质,切厚片或碾碎。
2、醋香附:取香附片,照醋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炒干。
理气解郁: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配柴胡、青皮治胸胁痛。配高良姜治胃寒痛。
调经止痛: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小腹胀痛。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
1、香附子用于胸中热,充皮毛,久服利人,益气,长须眉。
2、大下气,除胸腹中热。
3、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恍冷,消食下气。
4、治崩漏。
5、调血中之气,开郁,宽中,消食,止呕吐。
6、散时气寒疫,利三焦,解女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跗肿,腹胀,脚气,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痈疽疮疡,吐血,下血,尿血,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胎前产后百病。
7、治皮肤瘙痒,遍体生风。
1、解诸郁:苍术、香附子、抚芎、神曲、栀子各等分。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一百丸。
2、治停痰宿饮,风气上攻,胸膈不利:香附子、半夏各一两,白矾末半两。姜汁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汤随时下。
3、治偏正头痛:川芎二两,香附子四两。上为末。以茶调服,得腊茶清尤好。
4、治吐血:童便调香附末或白及末服之。
5、治小便尿血:香附子、新地榆等分各煎汤。先服香附汤三、五呷,后服地榆汤至尽,未效再服。
早在《纲目》中就对香附子有所记载,说“香附子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可见香附子的运用在我国很早就开始运用。今天小编对香附子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