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锦结造型变化多端,非一指可数,外形好像一朵花,整个细节都是浑圆的形式,也无时无刻不在透露出“团圆”的意蕴。团锦结常在结心镶上宝石之类的饰物,显得华贵,是一个喜气洋洋、吉庆祥瑞的结饰。团锦结的花瓣可以有五瓣、十瓣,和六耳、八耳等数目的变化。
团锦结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具体出现的年代已经不可考据,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更中国人绳结情怀是分不开的,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有将配饰挂在身上的习惯,屈原的《离骚》中就有描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绳结就是随着配饰而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越来越考究。
到了清代,绳结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各种样式纷纷涌现,并且工艺也越来越复杂,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们生活中都离不开这门艺术,生活中的各种日用品 如轿子、窗帘、帷帐、发髻、烟袋等,都有绳结作为装饰,都表达着美好的愿景,饱含吉祥健康的寓意。在古文中,“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据文字记载:“ 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便可见一斑。而且结有一个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团锦结编法
动手前我们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红绳自是必不可少,我们还需要一个台面,准备一些大头针,这样主要是为了编织过程中固定每个结,这样编织起来更方便,效率更高。
我们先从第一个耳,将绳绕一个圈,左边的线压在右边的线上面,形成第一个耳,用两颗大头针固定。将红线顺时针绕一个圈,这是第二个耳,用大头针固定。然后将绳头从两线相交的圈下面穿过去,再包住这两个圈。
接着还是红线顺时针绕一个圈做第三个耳,用两颗大头针固定,全部往下从第一个耳穿上来,拉下来固定。再顺时针绕一个圈做第四个耳,用大头针固定,压住可抽的这根线从圈中穿过,然后全下从第二个耳穿上来,从红色的圈穿回固定。再将红线顺时针绕一个圈做第五个耳,用两颗大头针固定,然后从交叉的这两根线下面穿过,然后全部往下从第三个耳穿上来,再从交叉的两根线下面返回。最后,拉紧五个耳朵,省下的一圈线形成第六个耳朵,大功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