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这个是不会变的,但母乳喂养却也并不是没有缺点。不少妈妈都反映到,自家宝宝出现了母乳性黄疸,那么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其症状又是什么?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母乳喂养而引起的黄疸。大多在宝宝出生4-5天时出现,会持续1-2个月,之后便会消散。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4-5天出现,一般正常的足月儿,母乳性黄疸会在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可以持续2-3周,而以母乳喂养为主的宝宝,则会持续1-2个月。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婴儿在喝下母乳后,会分解母乳中的脂肪,从而产生脂肪酸,它会抑制分解胆红素的酸素,造成黄疸的持续情况。
据调查,大约有10%-15%母乳喂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不过爸妈也不用担心,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并不会产生影响,只是在母乳喂养期间肤色会偏黄一些。因此,妈妈还是可以继续放心的喂食母乳。
母乳性黄疸症状
在说到母乳性黄疸怎么办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母乳性黄疸症状有哪些:
1、母乳性黄疸症状最明显的就是黏膜、皮肤以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宝宝的肤色会偏黄,眼白也会泛黄。不过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的还是很少的,多见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2、宝宝的身体情况一般都是良好,除黄疸外,宝宝完全健康,吃奶好,大小便也正常,体重也增加满意,肝脾不大,肝功能也正常,HBsAg阴性。
3、一般在停母乳后黄疸会迅速消退,在停母乳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到原水平的50%左右。若是重新哺乳,那么血清胆红素会在1-2天内回升,持续一段时间后缓慢下降。当然,不停母乳胆红素也会自动下降到正常。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1、暂停母乳
对于母乳性黄疸怎么办的问题,若是已经确诊,那么可以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而在暂停母乳期间,应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方便宝宝黄疸消退后继续喂食母乳。同时,要注意保暖,增加热量和营养,预防感染。还可以采用多次少量喂奶的方式,增加宝宝大便的次数。
2、其他方法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若是情况较严重,可以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一般说来,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要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因很少引起核黄疸,如果血清胆红素257μmol/L时可暂停母乳3天;>342μmol/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要用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母乳性黄疸怎么办的相关解答,总的来说,患儿就诊时不管黄疸多么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有多高,也不必换血治疗,因为黄疸完全可以通过光疗和停喂母乳加以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