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简称潢川高中,位于潢川北城环城东路89号,是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前身是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历1905年1月2日)在弋阳书院原址创立的官立光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校名改为潢川中学校;1913年更名为河南省立潢川中学;1921年校名改为河南省立第七中学;1933年改为河南省立潢川初级中学;1941年复招高中班,恢复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名;1954年高初中分校,高中迁至卢家大田,校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据2019年6月中国高校之窗显示,学校总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94万平方米,有在岗教师389人。
潢川高中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二年就派人到潢川进行建党和革命活动,省立七中成立了革命活动的中心,是豫东南进步青年汇集的地方。
豫东南早期党的领导人和活动家汪厚之、熊少山、张侠生、易宗邦等,在该校求学期间,广泛团结进步师生,传播革命思想。1923年4月15日,省立七中进步师生发动了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誓死要求收回旅顺大连的爱国游行。1925年6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学生罢课游行,以示声援。1928年,共产党员吴丹坤受河南省委委派到潢川,以省立七中英语教员身份作掩护,进行建党和组织暴动工作。3月18日,省立七中三十多名师生参加了豫东南特委领导的大荒坡武装暴动,八名学生壮烈牺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进步师生在校内组织秘密团体,传播革命书刊,采取多种形式,同国民党派到学校的警特分子彭大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有四十多名同志,冲破重重封锁,奔赴抗日前线、圣地延安和各个解放区。潢川解放后,潢高学生踊跃参军参干,有的南下参加解放全中国的战斗,有的剿匪反霸,为建立基层政权而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在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余延潢、周兴中等同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清朝末年,随着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深重,挽救民族危机的呼声甚高,迫使清帝于光绪二十七年宣谕废除书院,改设学堂。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历1905年1月2日),在弋阳书院原址,创立了官立光州中学堂·是豫东南创办最早的公办中学。辛亥革命后,废州立县,校名改为潢川中学校;1913年归省教育司直辖,为河南省立潢川中学;1921年校名改为河南省立第七中学;1927年始招高中班;1933年改为河南省立潢川初级中学;1941年复招高中班,恢复河南省立潢川中学校名。解放后延用原来校名,1954年高初中分校,高中迁至卢家大田,校名为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1972年迁现址。
学校校师资力量雄厚,在岗教师389人,省级及其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60余人。教育教学成绩优异。近十年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录取的已经超过150人,有1000多人出国留学,有近600位毕业生获得了博士学位。尤其是近些年,学校加大教学管理,强化培养措施,一本上线人数年年走高,本科进线率超过55%。
学校秉承“育人为本,以质立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博学、笃行、敬业、爱生”的教风和“厚积、有恒、善思、求精”的学风,铭记“诚、爱、勤、朴”的校训,弘扬“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的校风,在一次次挑战中勇创辉煌。
建校百年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为祖国和人民培育了四万余名革命和建设人才。他们大都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有的成为党政军领导者,有的成为著名的专家、教授、学者,有的成为英模人物,立勋于党政军民学商。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黎原,延安时期有重大影响的作家和翻译家王实味,古文字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孙海波,当代著名作家白桦、叶楠、凌行正,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曹先擢,装帧艺术家、清华大学教授邱陵,著名海洋学家、中科院院士、原青岛海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文圣常,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水雷专家、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平贤,原中央广播事业局副局长兼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顾问周新武,著名经济学家、原湖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寄涛,社会学家,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顾问詹一之,国际中国哲学会顾问、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又光、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原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崔建瑞,参与并负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原材料生产、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原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教授、副总工程师孟广寿,著名耳鼻喉科专家、美国国际促进会国际会员、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盛宏正,解放军63820部队少将参谋长、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兼职研究员阮祥新,国防大学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副主任(副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杰明,北京大学高科技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华,全国十佳青年教师宋飞琼,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杨建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王楠林,河南省十大科技女杰、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省劳动模范、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张淑媛,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应邀赴美国纽约大学从事激光研究与教学的博士生导师余保龙等就是其中佼佼者。
学校在“科教兴国”的方针指引下,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以勤奋、敬业、拼搏、奉献为校训,以团结、奋进、求实、创新为校风,取得了教育教学的显著成绩,多次获得省、市、县高中教育先进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卫生先进单位、治委模范单位等多种荣誉称号,也赢得了广大人民和家长的信任和赞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