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沟县高级中学,建于1926年,她从祖国的忧患中诞生,历经艰辛,饱经沧桑,在时代的风雨中已走过了90余年的光辉历程。1962年被命名为“河南省重点中学”,2005年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如今的扶沟县高级中学,已发展成为享誉中原、国内知名的优质高中。2017年5月4日,学校乔迁新址。
扶沟县高级中学新校区位于扶沟县新区花园南路西侧、洧水路南侧、雕亭路北侧,占地210亩,120个教学班,总投资2.5亿元。新校区教学、实验、运动、生活等办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一流。
学校现有教职工369人,其中高级教师116人,高学历教师130人,特级教师3人,省级名师3人,国家级骨干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41人。
扶沟县高中是在1926年创建的扶沟县立初级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首任校长聂明道。在几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县立中学几停几兴,校址几度搬迁,直到1949年,扶沟县立初中才正式获得新生,由当时的县长李正风兼任校长。学校办得颇有名气,1956年《人民教育》曾以《一所办得较好的县城中学》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1956年学校更名为扶沟县完全中学,李伸文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959年初中班和中师班都单独设校,学校始为三年制高中,名为“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1962年被省教育厅定为河南省重点中学,学校更名为“河南省扶沟高级中学”,1968年因“文革”浩劫,学校停办。1974年重设扶沟县高中,1981年被周口地区定为第一批办得好的重点中学。1988年以来,扶沟县高中在新形势下也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2005年2月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对学校的科学管理、教师素质的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校园环境的美化、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得到快速发展,县高中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有了很大变化,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017年5月4日,学校搬迁新校区。
硬件设施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多媒体双向教学评估系统、计算机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报告厅、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图书室、阅览室以及高标准、现代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
师资力量
扶沟高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261名教职工中,达到研究生学历者23名,特级教师4名,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2名,国家级骨干教师2名,省级骨干教师13名。
学生成绩
教育教学质量连续24年位居周口市榜首,2008年高招成绩再创新高,重点上线人数394人,二本上线人数1289人,三本上线人数2028人。2014年高考一本上线711人,上线比率30.09%;二本上线1653人,上线比率69.95%;三本上线人2147人,上线比率90.86%。该校一、二、三本上线人数和上线比率实现了“五连增”,再次刷新了记录。
学校荣誉
学校是全国“九五”重点科研课题“诱思探究教学实验研究重点实验基地”,河南省教研室化学、历史、英语学科基地,全国超常教育中学协作组成员学校,学校“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被河南省教育厅科学规划领导组评审通过。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中小学管理先进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省级荣誉称号21项,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周口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对扶沟高中办学成绩作过专题报道。
扶沟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教研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了教师为诱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教育观,取得了很好的教研效果。为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学校与时俱进,先后开设了活动类课程,并不定期开展辩论会、朗诵会、演讲会、歌咏比赛等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