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华侨中学,位于县城汤坑镇新邮路北端,是解放后海外华侨最早捐资创建的一所完全中学。1957年由旅居印尼的侨领黄光荣、黄光降先生及旅泰侨领罗名等、徐思华、邱细见先生与广大侨贤共同捐资建成。1987年由侨领罗名等、徐思华先生的倡议下,广大旅外侨胞热烈响应,竞相解囊,捐资410余万元人民币重建侨中,扩大其规模,增其设施设备。2001年秋季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撤去初中部,扩大高中规模,由完全中学转制到高级中学。2004年学校荣获市一级学校称号。
1957年由旅居印尼的侨领黄光荣、黄光降先生及旅泰侨领罗名等、徐思华、邱细见先生与广大侨贤共同捐资建成。1987年由侨领罗名等、徐思华先生的倡议下,广大旅外侨胞热烈响应,竞相解囊,捐资410余万元人民币重建侨中,扩大其规模,增其设施设备。2001年秋季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撤去初中部,扩大高中规模,由完全中学转制到高级中学。
硬件设施
校园规划,布局基本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开;校门两侧整洁、美观,校舍建筑质量符合国家建设标准;教师住房按规定全部解决。现有两幢教学楼,共有36个专用教室。一幢图书馆,二幢实验楼,一幢科学楼和一幢行政办公楼,礼堂一个,三幢教师宿舍,四幢学生宿舍,学生饭堂一个,物理、化学实验室6间,仪器室5间,电脑室2间,多媒体电教平台3间,软件制作室1间,文学社一间,校园网机房1间,网络分布到各处室、级组、科组。语音室1间,监控系统一套,历史、生物、音乐、美术室各1间,地理园、生物园各1个。运动区内,有200米的环形跑道、100米的直跑道、标准篮球场4个,排球场2个,乒乓球台10张,羽毛球场6个,体育器材室1个,卫生室1个,体育卫生器材、设备按省标准配备95%,配齐常用药品。图书馆内藏书58672册,生均36册,阅览室3间,电子阅览室1间。行政办公大楼部门办公室配备齐全,科组办公室设备齐全,大小会议室齐全,大小会议室齐备。整个建筑错落有致,绿化区花繁叶茂,绿化覆盖率达到50%。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我县的高中教育,决定2007年把侨中建设成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了解决丰顺县华侨中学运动场地欠缺,县政府已计划在丰顺县华侨中学北面征50亩地作为该校的运动场地。
师资力量
教职工175人,其中专任教师121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99人,具备本科学历教师68人,学历达标率占96%,其中卢早楼教师是广东省特级教师。学校领导班子共有13人,其中校长、副校长3人,均获本科学历,人事秘书1人,政教处正副主任2人,教导处正副主任4人,总务处正副主任2人。
德育创新
进入新世纪,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问题,丰顺县华侨中学大胆进行了改革德育工作的尝试,实施了“以人为本,坚持尊重教育”、“习惯养成教育”、“优化育人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侨中学生的自主行为、自我调控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德育工作的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风、教风、学风一派喜人。学校先后获得省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梅州市“文明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二·五普法先进单位”、“梅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梅州市“五·四先进团委”、2004年县文明单位等光荣称号。师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后进生转化工作效果显著,学生转化率达到90%以上,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90%以上。
深化教育
丰顺县华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素质优良、富有鲜明个性与创造力的人才,保证学生具有强壮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广泛开展各项有益活动,举行大型的运动会,办好文学社,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文艺演出,美术、书法展览,聘请法制副校长,上好法制课,严格新生的各项培训活动。各类兴趣小组办得有声有色,美术、书法作品一年达100多篇获县级以上奖励,《绿风》文学社每年开展的竞赛活动气氛浓厚,撰写文稿被县级以上报刊或新闻单位采用的多达2000多篇。丰顺县华侨中学参加县举办的各类文艺比赛中,多次获奖,共获县级以上奖励达35次,其中2001年丰顺县华侨中学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牧羊》获县文艺表演一等奖,2002年丰顺县华侨中学组织参加县《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和丰顺中小学文艺汇演,勇夺两项团体总分第一名。参加梅州日报书法篆刻作品展览罗浩制作作品获入选作品,参加县中学生运动会成绩斐然,三年均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全县中学生篮球比赛2002年获得冠军,2001、2003年获得亚军。2001-2002年杨宁雄在市运动会勇夺两项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