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城高级中学 (原名天义中学,1994年到2003年曾更名为宁城县天义第一中学),原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中心地带。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中心以北,远离中心繁华地段。
宁城高级中学始建于1957年,位于宁城县政府所在地----天义镇中心地带。
2012年,学校整体迁入新址,新校区占地面积1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教学条件优越,设备先进。拥有设备齐全的综合楼、教学楼、电教实验楼、公寓楼、体育馆、乒乓球馆、高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学术报告厅、植物园、高规格学生餐厅等。现有千兆校园网一套,闭路电视教学系统一套,多功能语音设备3套,多媒体教室85个,高水平教学软件230种1533件套,电子图书一套,实验、图书等教育教学资源丰盈。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业务精良,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屡创佳绩,为全自治区理科状元校,全市文科状元校。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中心以北。 现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5人,中学一中教师13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自2000年以来,学校累计向高等学院校输送学生6000余人,仅二本以上院校就达2800余人,有近100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浙大、南开、复旦等国家名牌学校。2006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在一举夺得全区理科状元和全市理科前三名的同时,2012年一本上线学生300余人,二本以上上线学生达720人。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保障有力。音、体、美、劳场地器材完善;医务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教学楼、公寓楼全部安装空调,冬暖夏凉;食堂、水房设备先进、卫生保健,饭菜物美价廉;有浴池、洗衣房、理发室、超市、书店等为全校师生服务。
学校有“特困生救助基金会”,保证特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设有“周正、刘玉龙奖学金”,每学年从多个方面对各年级表现突出学生进行资金奖励;每年对考入清华、北大学生一次性奖励助学金1万元。
1、学生培养目标:人人成人、人人成才、人人成功。
2、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过硬、结构合理、建设研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
3、领导班子建设目标:团结、创新、廉洁、高效。
4、治校方略: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发展强校。
5、校训:立志乐道。
6、学风:刻苦、勤学、善思、求是。
7、教风:爱生、严谨、博学、启智。
8、校风:文明、勤奋、团结、创新。
9、班风:尊师、善学、守纪、合作。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办好人民满意学校”为目标,精心培育核心精神,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式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办人民满意学校。实施“六大工程”,培育核心精神,实现科学发展,办学特色突出,使学校成为市内领先、自治区有影响的示范性学校。
1、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教学观:师生交往互动、持续发展、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
3、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要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
4、教师观: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应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5、评价观:主体和对象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
6、教学意识:强化“目标及达标”意识、强化“交往互动”意识、强化“反馈矫正”意识、强化“开放建构”意识、强化“分层递进”意识
一、每学年教科研处制定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通过学校领导班子的研究和学校教代会的讨论后,向全校老师宣布并予以执行。
二、学校教科研活动坚持“全员参与,重点突破”的原则,每位教师要做到三个必须,即:每年必须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必须承担本学科一项科研课题研究任务,必须写出至少一篇教育科研论文。
三、科研活动实行“个人与集体,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四、认真搞好微格研究工作,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上一堂微格研究课,并写出反思。上三次微格研究课的教师可申请填写《阶段性报告书》和《结题评审鉴定表》,经教科研领导小组审核合格后,可以结题。
五、加强教师专业化成长,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培训。
六、学校教科研工作由教科研处统一管理,教师可以以课题组或个人形式申报校本或上级课题,申报时必须提交《教科研课题申请立项评审书》及《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上交过程材料。
七、学期末,教科研处负责对各项实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或实验报告进行验收和评估,并记入个人考核档案。
八、科研档案管理应分门别类,做到系统、规范,并使档案管理不断完善
。
校歌
追赶知识的太阳
校园里洒满阳光,
我们在这里放飞希望。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
我们日夜追赶着知识的太阳。
心里装着蓝天大地,
时刻铭记祖先的梦想。
春夏秋冬交替轮回,
我们的诺言是珍惜时光。
校园里绿树成荫,
我们和他一起成长。
沐浴着阳光雨露,
知识给我们智慧和力量。
心里流淌着奔腾的黄河,
名族的荣辱我们不忘。
春夏秋冬用汗水走过,
我们要做名族的栋梁。
校园、校园,人生的摇篮,
你给了我们信念给了我们希望。
为了明天壮丽的日出,
我们要日夜追赶知识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