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创办于1903年,建校时命名为“延平府中学堂”,其前身为1719年始办的“道南书院”,1956年定名为“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学”至今,195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列为省重点中学,1995年被确认为福建省一级达标高中。
截至2019年6月,该校有两个校区,紫云校区(老校区)座落于市区紫云岗上,占地面积24184平方米,建筑面积39669平方米,江南校区(高一、高二)位于水南八仙片区,占地86390平方米,建筑面积41527平方米;有高中三个年级60个教学班,初中13个教学班。
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荣获省教改先进单位、省普通中学创优先进集体、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级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王丹萍教育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福建省一级达标校(第十所)
福建第十届文明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五好基层工会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考点
全国中小学报刊英语教学课题实验学校
福建省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
办学规模
截止2019年6月,该校有两个校区,紫云校区(老校区)座落于市区紫云岗上,占地面积24184平方米,建筑面积39669平方米,江南校区位于水南八仙片区,占地86390平方米,建筑面积41527平方米;有高中三个年级60个教学班,初中13个教学班。
师资力量
截止2013年10月,该校有专任教师241人,高级教师94人,中级教师47人。
硬件设施
截止2016年6月,该校紫云校区(老校区)有二座教学楼,一座图书馆,一座实验楼,一座学生宿舍,一座办公楼以及食堂,游泳馆,室内外篮球场,跑道等建筑。
江南校区有二座教学楼,一座实验楼,一座综合楼,二座男女生宿舍,一座食堂以及标准化校园田径跑道,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图书馆藏书10万册,实验室、语音室及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齐全。
校容校貌
努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启动“名师工程”,构建教坛新秀、教学骨干(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四个层面的培养体系,取得实效;加大“培青”力度,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学习理论、探索规律,迅速成长。致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出发点;整体规划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实效性;正面教育与寓教于乐相结合,加强针对性;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加强开放性。经过为期四年的试验,学校形成了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素质内化的教育特色。积极建构校级、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教师个人的纵向与学科互相渗透、综合的横向教研教改网络。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在各个学科,不同层次进行各种教改实验,其中语文组“大语文观”和生物组“课内外结合教学”省级教改课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全校性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性学习”试验,初见成效。
师资建设
根据师德高尚、业务精进的要求,加大“培青”力度,启动“名师工程”,建构教坛新秀、教学骨干(能手)、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专家四个层面的培养体系,“培青”、“名师”齐头并进,两轮齐转,取得实效。
开创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行为规范为突破口,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整体规划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强实效性;正面教育与寓教与乐相结合,加强针对性;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加强开放性;从而形成学生通过自我管理达到自我教育、素质内化的教育特色。
素质教育
学校发扬光荣传统,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发展能力、鼓励创新的探索,已见成效。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频频获奖,音体美赛事中崭露头角。2002年,学生作品“对小型无人农业、林业作业飞机的研究”荣获第十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并获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三等奖。据统计1988年起,先后有五位学生分别获全省高考文理科总分第一名。1998年以来,高考重点和本科上线率稳步上升,名列全市前茅。改制后的2002年本一和本二上线率仍居闽北之首;2003年本一和本二上线率再创新高,并有一位学生摘取全省高考理工类桂冠。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学校先后荣获省教改先进单位、省普通中学创优先进集体、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学校”、省先进教工之家、省级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王丹萍教育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如今,乘百年校庆的东风,学校按照全国示范性高中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正以崭新的姿态,阔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