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系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于1960年。2017年改革后更名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所多学科、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 [1] 。
学院下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文化管理、美术、军事文化传播7个系21个专业,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4个学历层次 [1] 。
截止2018年1月,学院占地12.7公顷,现教舍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
科研成果
截止2018年1月,该校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2项,总政院校优秀教学成果奖6项;5部文字教材、5部电教教材、5部网络课程分获总政院校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6项国家级和军队级科研课题、53项学院级科研课题获准立项发表学术论文1225篇,出版学术专著57部,达到A级标准;投入科研经费185万元,其中奖励学术论文70.42万元,资助并奖励学术专著76.55万元,资助科研课题51万元。 [5]
科研基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队文化管理研究中心 [6]
学术资源
●图书馆藏
截止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图书馆有资料馆藏书近12万册,中外合订本期刊1万册,唱片约4000余张,原声录音磁带4000余盒。录像带400多盒。 [5]
●学术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是创办于1999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
该刊被以下国内重要检索系统及数据库收录: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2004版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艺术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获得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京市佳高校社科学报相关荣誉。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1月,该学院拥有学科带头人11 名,教授、副教授占教员总数的53%;其中,18 名专家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150多人是国家或省市级学会、学术机构的成员。军艺现职的专家教授中,就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名、中国音乐家名誉协会主席1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名、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3名,中国文联各协会理事达100余名。全院有130 多人是中国文联各协会成员,其中12 人担任文联各协会的领导职务。
院系设置
截至2018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学院下设文学、戏剧、音乐、舞蹈、文化管理、美术、军事文化传播7个系19个专业,开办了任职教育、士官培训和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学历教育 [2] ,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中专教育三位一体,培训、轮训和函授教育互为补充的教育体系。
该校建校来,为部队输送了近万名各类文艺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知名艺术家和领导干部,文坛、剧坛、影坛、歌坛、舞坛、画坛不乏军艺人活跃的身影。创作演出了一大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数十部文学作品,数百件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作品获军队、国家乃至国际大奖。师生参加国内外各类比赛,先后有800多人次获奖。特别是近些年来,音乐系参加全国电视歌手大奖赛蝉联专业组团体第一名,戏剧系参加全国、全军戏剧小品大赛先后六次夺冠,舞蹈系参加全国第六届青少年“桃李杯”舞蹈比赛包揽大部分奖项。积累了一批优秀教材和教学剧目,出版了几十部文艺论著,发表了千余篇学术论文,丰富和发展了军队艺术教育理论。50年来,军艺培养的人才,象美丽的星辰闪烁在祖国辽阔的艺术天空,军艺人创作的优秀作品,不少成为军旅和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精品。
师生中有800多人次、千余部(件)各类文学艺术(影视)作品分别荣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和全国优秀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奖;戛纳、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电视金鹰奖、飞天奖;文华大奖、曹禺戏剧奖、梅花奖、金狮奖;全国歌曲、曲艺金奖;全国、全军美展金、银、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解放军文艺奖等各类奖项上百项。
创作的作品《大河遗梦》、《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获鲁迅文学奖,《历史的天空》、《英雄时代》获茅盾文学奖,《中国军旅文学五十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奖,由毕业学员创编的电视剧《和平年代》《突出重围》《暗算》《中国式离婚》《汉武大帝》《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在海内外赢得广泛赞誉。
对外交流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50多年来,先后有美国、墨西哥、德国、瑞士、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日本、越南、老挝、坦桑尼亚、巴勒斯坦、奥地利等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艺术家、教育家代表团(组)来院观摩、讲学。学院师生也应邀赴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荷兰、比利时、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蒙古等几十个国家访问演出、举办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努力培养新型高素质的军队文艺人才,形成了"爱军、尚美、创新"的良好校风,办学条件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2014年11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院长彭丽媛邀请墨西哥总统夫人安赫莉卡·里韦拉参观有“军队作家和艺术家摇篮”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这是学生们挥舞中墨两国国旗,向里韦拉致以热烈欢迎。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2000年,受国务院文化部委派,舞蹈系单独组成“中国红星舞蹈团”出访欧洲,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推向了世界艺术舞台。
2003年,作为“中法文化年”项目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红星舞蹈团”受中国文联委派,在法国巡回演出三个月,取得圆满成功。
2005、2006年8月,以音乐系教员为主的“红星艺术交流访问团”两次赴欧洲六国进行演出交流访问,受到热烈欢迎。
2005年10月,“红星舞蹈团”赴德国、荷兰、比利时演出,又一次引起了轰动。
2007年,青年教员王莹作为中国美声第一人,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成功举办了“乘着歌声的翅膀”个人独唱音乐会。
2008年8月,受对外友协委派,由音乐系组成的“中国音乐家代表团”赴德国访问演出,为促进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外交流活动的开展,拓宽了师生的视野,促进了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宣传和展示了我军文明之师形象。
校园环境
学院坐落在北京市,占地12.7公顷,现教舍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主要教学设施、设备有:排演场、小礼堂、演唱演奏厅、阶梯教室、琴房、形体教室、电教中心、图书资料馆及录音棚和各类乐器、音响器材等。综合教学大楼包括戏剧、舞蹈、美术、文化管理等专业教室.约1万余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