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独立高中,2001年4月30日晋升为吉林省重点高中。校园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教学楼两栋,建筑面积18863平方米,宿舍楼两栋,建筑面积8348平方米,食堂占地面积1140平方米,操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绿化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
德惠一中(Dehui No.1 Middle School)是德惠历史最早的一所普通中学,它成立于1927年3月,校名县立中学,校址在 大房身东街路北。1931年“九·一八”后改为德惠中学。1932年停办。1938年3月17日复办,改名为“吉林省立德国民高等学校”,校址在县城西北(现四中校址)。
1945年“九·三”抗战胜利后改为“德惠县中学”。同年11月民主政府成立,德惠中学在德惠县委副书记兼校长杨锐主持下,师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参加了“二·五”减租工作。1946年5月,部分师生跟随民主联军转移至松花江以北,参军参政。同年6月国民党军队占据德惠。德惠中学迁至铁南大白楼,改校名为“吉林省立德惠中学”。
1947年10月德惠解放,翌年春中学复课,有6个班,学生326名,教职工23人。1950年因学额增多校部迁到西三道街,师生寄宿仍在铁南。1952年秋改为德惠一中,发展到24个班,学生1,320人,教职工96人。为给中学师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于1954年,国家投资,在中央街北头路东为一中修建了一栋3,487平方米的新校舍。新校舍可容纳24个教学班。装备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3个实验室和图书阅览室。藏书近23万册。为教师教学、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1955年迁到新校后,一中师生用自己的双手开辟了果园、植物园、园艺栽培等基地40亩。此外,经营生产劳动基地150亩。为促进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创造了条件。1956年秋开始招收高中班,越二年变为独立高中。1966年学校已有18个班,594名学生,90名教职员工。
“文革”前,德惠一中是全省重点高中之一,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狠抓“双基”教学。教师辛勤耕耘,学生刻苦攻读,思想、知识双丰收,不仅为上级学校输送一批合格新生,也为国家培育出一大批有用人才。1959年首届高中毕业生,高考总成绩居全省第八位。物理成绩列全省第二名。同年被省确定为重点中学。一中毕业的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着“四化”建设大业。教学设备设施齐全。现有5个标准实验室(2个物理实验室,2个化学实验室,1个生物实验室),2个阅览室(1个教师阅览室,1个学生阅览室),1个图书馆,1个卫生室,1个容纳530人的多媒体电教室,1个电子档案室,2个自动印刷室,还有设施齐备的音乐美术室,体育活动室,指纹考勤系统,并建有闭路双和电视网、广播网、校园网,学生监控系统等各种教学设施,具有较高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学校领导机构由16人组成,校级领导6人,全部是大学本科毕业、中教高级职称,中层领导10人。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工作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奋进,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已有 数千名学生升入高等学府,每年升学率均高达80%左右,始终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1996——2000年,分别被长春市教委评为“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2002年获长春地区高中教学质量评估二等奖,2003年获长春高考质量评估一等奖和优质教育奖。
学校的办学特点是:质量第一,管理先行,一中实行“三定、一引、一挂”的管理体制,实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效果良好,学校秩序井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中人迈着坚实的脚步,踏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辉煌之路,一中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