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海河中学发轫于清朝末年,是近代中国“兴学育才,教育救国”的产物,许多文史及教育专家将其称为“兴学沃土,教育宝地”。100多年的兴学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形成“朴毅敬诚”的校风和“进德修业”的学风。
天津市海河中学是市级首批重点中学,2004年被市政府命名为高中示范校。学校秉承“为学生终身健康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确定“国际视野、全国占位、特色发展”的兴学战略,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文化建校的治校方针。
学校设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320余人。学校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2384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办学规模
学校设有高中部和初中部,在校学生3000余人,教职工320余人。
硬件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33亩,建筑面积23840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9名,中学高级教师132人,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教师70余人,国家市区级学科带头人52名。
学校现有特级教师9名,中学高级教师132人,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教师70余人,国家市区级学科带头人52名。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天津市文明学校”“天津市首批德育特色校”“天津市电化教学先进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校训:朴毅敬诚
“朴毅敬诚”原是海河中学的前身“女一中”的校训。1924年,直隶省第一女子中学建立时,根据近代女子教育的要求,以“朴毅敬诚”作为校训,培养学生朴素、刚毅、谦恭、诚实的优秀品质。女一中和海河中学,为社会和高校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办学显著,享誉津门。新时期,恢复“朴毅敬诚”的校训,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继承,并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全校师生为人为学的共同准则。
“朴”,品行淳朴,勤俭务实。“毅”,刚毅果断,自强不息。
“敬”,敬畏生命,崇德尚理。“诚”,诚实守信,去伪求真。
校风:务实创新
“务实创新”曾经包含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海河中学的校训中,已经深深印刻在校友和师生心中,也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过程中师生共同营造的良好风气。
“务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追求实效。
“创新”,是学校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不断提升。
教风:进德修业
“进德修业”出自《周易·乾》:“君子进德修业。”其含义是“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人士为学校题写的匾额就是这四个字,寄托了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赞誉和厚望。
“进德”,指加强师德建设,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自树树人。
“修业”,指加强业务学习,形成高超的专业素养,严谨治学。
学风:博学尚行
“博”,源自海河中学前身“博文书院”,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继承。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指广泛地学习,学识渊博。学校要求学生广博地获取知识,文理兼通,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尚行”,出自《皇极经世书·观物篇》“三皇尚贤以道,五帝尚行以德”。指言行一致、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通过体验式教育,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
校徽
设计者:祖敏(海河中学美术教师)
寓意:图中的水波形状和海蓝底色体现了“海河”的特征,海蓝色也是学校的校色。择海之蔚蓝为校色,取海之大容为寓意。
字母“H”是以“海河”的汉语拼音“Hai He”的声母“H”为主体造型。字母“H”的两竖经透视变化,仿佛两扇敞开的大门。中间的红色为太阳,白色为海鸥,共同构成了字母“H”中间的横。其寓意:一是象征一代代海河学子打开智慧之门,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追求真理;二是象征一代代海河学子打开理想之门,在浩瀚的长空上翱翔,飞向光明。
校旗
校旗底色为纯白色,由校徽和微软简行楷的校名字“海河中学”构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