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于1949年8月1日在张家口由中央军委工校创建。目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由北校区二线书库、北校区逸夫图书馆和南校区图书馆组成,建筑面积总计约61200平方米,阅览座位5300多个,下设文献建设部、流通部、阅览部、系统部、信息咨询部、馆办公室、数字化部和南校区图书馆等八个机构。图书馆馆藏文献约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约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约120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形成了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等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自2002年开始使用美国INNOPAC/《新世纪》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采访、编目、期刊、流通、OPAC公共检索等计算机自动化管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49年8月1日,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已显示出在电子与信息科学方面的馆藏特色,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电子信息类藏书库。截止2014年,该校图书馆馆藏文献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120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前身于1949年8月1日在张家口由中央军委工校创建。现已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和电子学科为特色,理、工、文、管、经等多学科文献并存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由逸夫图书馆、新校区图书馆组成,建筑面积总计约6万平方米。逸夫馆设有文献建设部、流通部、阅览部、系统部、信息咨询部、馆办公室等六个部室和新校区馆。截止2014年,该校图书馆馆藏文献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120个。拥有音、像磁带、磁盘、随书光盘、软件光盘等3万余盘(张),23种各类中外文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内容覆盖学校各个学科。
逸夫图书馆介绍
由于得到邵逸夫先生的部分资助,所以冠名"逸夫图书馆"。
逸夫图书馆设有文献建设部、北校区借阅部、数字资源与技术部、信息咨询部和馆办公室等五个部室,提供阅览座位1800个。
南裙楼二层大厅设有总还书处、总咨询处、校园一卡通激活、注册和OPAC公共检索终端。
南校区图书馆介绍
南校区图书馆2005年7月1日奠基,主要服务于新校区2万余名本科生。
南校区图书馆地上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总框架五层,地下一层,地面四层。
南校区图书馆实行借阅一体、全方位开放、统借统还的管理模式。
南校区图书馆拥有先进的设施、优雅温馨的阅读环境。
至2013年,开放的区域为一、二层及三层一半的空间, 拥有七个借阅一体书库,一个报刊/工具书阅览室,二个电子/数字学习阅览室,三个自习室,三个预约阅览室,一个培训室,一个学术报告厅,多个休闲区。阅览座位共有3450个。周开放时间88小时。
科技查新
“查新”是科研管理工作中决策科学化的一个支持系统。查新站是国家教育部设立的具有部级查新资质的查新机构。1997年被原电子工业部批准为国家二级科技成果查新单位,2007年1月被授权为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10))。查新站面向该校及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科技查信与咨询服务。
“查新”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研究课题进行的,利用计算机或手工检索手段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对查出的相关文献与被查课题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被查课题的“新颖性”做出判定结论。“查新”的结果,是为被查课题出具一份包括检索过程陈述、检索结果分析和新颖性结论等内容的“查新报告”。
原文传递8
K
是逸夫图书馆利用原文传递网络,通过国内、省内的信息机构和大型图书馆为校内外用户提供教学和科研急需的文献传递服务,包括西电博士/硕士论文全文。该服务在业务上整合了图书馆的多项服务,在流程上,需要其他图书馆及信息机构的帮助与配合。
提供文献类型
图书、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标准和其他文献资料。
北校区馆: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邮编:710071 电话:029-88202442 邮箱:tsg@xidian.edu.cn
南校区馆:陕西省西安市西沣路兴隆段266号 邮编:710126 电话:029-8189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