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嘧霉胺如何使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8 17:00:18    浏览次数:43
导读

  嘧霉胺为传统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独

  嘧霉胺为传统杀菌剂,属苯胺基嘧啶类。为当前传统药物中防治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枯萎病活性较高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独特,是通过抑制病菌浸染酶的产生从而阻止病菌的侵染并杀死病菌。

  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苯并咪唑类及氨基甲酸脂类)杀菌剂已产生抗药性的灰霉病菌有强效,主要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芽管伸长和菌丝生长,在一定的用药时间内对灰葡萄孢霉的孢子萌芽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同时具有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喷雾无法达到的部位杀死病菌,尤其是加入卤族特效渗透剂后,可增加在叶片和果实附着时间和渗透速度,有利于吸收,使药效更快、更稳定,目前国内合成成功的有41%聚砹·嘧霉胺。此外嘧霉胺对温度不敏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施用不影响药效。那么嘧霉胺如何使用?
  使用方法:
  防治黄瓜、番茄灰霉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每亩用40%嘧霉胺25~95毫升(有效成分10~38克)。喷液量一般人工每亩30~75升,黄瓜、番茄植株大用高药量和高水量,反之植株小用低药量和低水量。每隔7~10天用药1次,共施药2~3次。一个生长季节防治灰霉病需施药4次以上时,应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性。
露地黄瓜、番茄施药一般应选早晚风小、气温低时进行。晴天上午8时至下午5时、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65%、气温高于28℃时停止施药。
  注意事项:
  嘧霉胺在蔬菜、草莓等作物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注意安全贮藏、使用和处置本药剂。如发生意外中毒,请立即携带产品标签送医院治疗。嘧霉胺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各生长期都很安全,可以在生长季节的任何时间使用。在不通风的温室或大棚中,如果用药剂量过高,可能导致部分作物叶片出现褐色斑点。因此,请注意按照标签的推荐浓度使用,并建议施药后通风。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