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中国绢纺纱改革开放的四个发展历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1 10:29:52    浏览次数:78
导读

大家都知道绢棉纱有突出的拉伸和压缩性能以及它们的织物的折皱恢复性能。基于比较优势要素与交易市场,那么我们如何构建低技术

   大家都知道绢棉纱有突出的拉伸和压缩性能以及它们的织物的折皱恢复性能。基于比较优势要素与交易市场,那么我们如何构建低技术制造业发展阶段与创新策略的分析框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绢纺纱有什么发展方向吧。

   以中国绢纺纱为例,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该产业的功能变化。分析表明:中国绢纺纱在过去30年的功能变化可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主要创新战略不同并与发展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反映了产业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创新战略的内在逻辑、依赖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路径并非“中国创造”,先进制造、国际化制造、优化产业资源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

第一个发展阶段:双手搓捻

    大多数绢纺纱只有几吋长,所以必须先把它们搓成长纱,然后才能织布,最先采用这个办法的,大概是西元前9000年左右生活在米索不达米亚扎格洛斯山区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最先驯服绵羊的的民族。在此时,大概只须用双手搓捻,就可搓出原始的绢纺纱。

第二个发展阶段:手工纺纱杆及锭子

    从西元前7000年左右起,人类开始用燃杆(纺纱杆)和锭子纺纱。纺纱者一只手拿著上有纤维的捻杆,另一只手把纤维抽成一根松纱,绕在另一根棒或锭子顶端的凹槽裏。锭子底下用扁平的石块或锭盘加重固定。纺纱者把锭子像陀螺那样旋转,锭子便把松纱燃紧成纱线,然后再把纱线绕在锭子上。此种方法沿用了几千年,所制造的一些纱线品质相当好。

第三个发展阶段:纺车

    纺车的出现对绢纺纱技术起了的重大的影响。一般认为纺车起源于中国,是由缫丝机演变而来。欧洲纺车的起源并不清楚,它们出现的年代较晚,最早记载纺车的年代约是在十四世纪左右。十五世纪,在撒克逊(如今东德一部分)出现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纺车,燃杆装在机器上,轮子用脚踏板操纵,这种机器可以同时纺纱和绕线,纺纱者於是可以腾出双手,减轻劳动力。

第四个发展阶段:纺机械化

    直到出现工业革命,市场急速成长,生产速度的需求增加后,才出现新的纺纱技术。从西元1738年至1779年的四十年间,纺纱由手工生产转变成庞大的工业制造。加速了绢纺纱工业化的脚步。因为它能以机器来。美国就是因为走锭纺纱机与轧棉机的运用,而使其成为原棉出口的重要国家。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32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