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广州东到潮汕动车开通 盘点潮汕美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1 10:29:31    浏览次数:109
导读

2015年2月开始,广州东站将开通广州直达潮汕地区的动车,全程耗时3.5小时,比既有普速线路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近4小时,二等座票价

      2015年2月开始,广州东站将开通广州直达潮汕地区的动车,全程耗时3.5小时,比既有普速线路列车运行时间缩短近4小时,二等座票价163.5元。广州南站直达潮汕的高铁,全程需要时间更短,只需2小时44分。

  盛唐之后,受中原汉族烹饪技艺的影响,发展很快。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美味赞叹说:“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至明末清初,潮州菜进入鼎盛时期,潮州城内名店林立,名师辈出,名菜纷呈。近代,由于潮籍海外华侨的往来,潮州菜博采海内外名食之精华,菜式更加丰富多彩,质量精益求精。时至今日,潮州菜已经发展成为独具汉族岭南文化特色、驰名海内外的中国名菜之一。

  鼠粬粿

  这是潮汕名小吃之一,也是潮汕地区民间逢年过节必备的粿品。

  相传南宋年间,在元兵入侵潮汕地区时,当兵荒马乱,百姓流落于荒野之中,特别是冬寒饥饿,无物可充饥时,人们发现田中有一种野草“鼠粬”。这种草既能充饥,又无毒,还有特殊的香味,便把它拿来食用。后发现该青草可以渗入大米磨成浆来做成粿,逐渐便认识到这种青草是一种好东西,为了方便使用,把摘来的青草用太阳晒干,可以畜藏。在逢年过节时,随时都可以使用。后来这粿品经民间逐步改进,把原使用大米制的粿皮改为使用用糯米和蕃薯,这样使粿皮比较柔软,再把粿馅从原来用蕃薯和红糖,改为用绿豆沙馅,有的是用红豆沙馅,还有的是用花生仁炒熟后脱膜用白砂糖研碎烂作馅。这一改进便成粿皮柔软不涩,馅甜香,软滑,滋润,也就成为名小吃。现在这小吃以民间的一般食品已成为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在各大宾馆、酒店、酒楼就餐经营。

  鼠粬粿的名称就在于个鼠字,有的把鼠粬写成鼠壳,这样也有的误认为是老鼠的壳。有趣的是在汕头市第三届迎春联欢节前正要准备安排宴请海内外嘉宾时,正当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查安排品种菜单时(因每一届迎春联欢节都是以潮汕小吃宴请客人,每次都要安排几道品种),当审查到鼠粬粿时,有位领导就说,这个名称是不是改一下。在当时也有一番争议。这位领导也承认是潮汕小吃,是受海内外侨胞喜爱的产品,也是使侨胞通过品尝能够思念乡情。正在争议过程,市委林兴胜书记就说,这还是鼠粬粿好,我们家乡也是叫鼠粬粿,这样就把菜单定了。据《百草》介绍,鼠粬草其实是一种药草,鼠粬草(英文名:GnaphaliumaffineD.Don),别名:清明菜,田艾,鼠耳草,香茅,黄花白艾,佛耳草,土茵陈,白头草,追骨风,洒曲缄等。鼠粬草为菊科植物,鼠粬草的全草可以入药。一般生在路旁,田地,山坡,草地等,春夏间采收较多,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潮汕地区特别多。

  鼠粬草性甘、平,有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的功能。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支气管炎、风湿腰腿痛、解毒。外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潮汕美食能把民间所采用药草与食物结合在一起,制作成为美味食品,既可食疗,又有治疗价值,真是潮汕人智慧的结晶。

  红桃粿

  主料:粳米粉、糯米饭、香菇、虾米、鸡内脏、花生仁、生蒜

  配料:味精,胡椒粉、鱼露

  做法

  把糯米饭、切成丁的湿香菇、虾米、切成丁的鸡内脏、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锅爆香,调入味精,胡椒粉、鱼露,即成红桃粿馅。

  粳米粉冲开水做成红桃粿皮,把红桃粿皮搓成长条,捏一小块,压成圆薄皮,包上馅,然后用粿印印出,上蒸笼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名家点评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产户都要做红桃粿、酵粿、白饭桃。红桃粿、酵粿做完后,要放在祖宗灵位前祭拜,白饭桃则只是拿来吃,那是因为潮州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酵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

  红桃粿的原料、制作方法和白饭桃完全一样,只不过在水磨粳米粉蒸熟后要冲开水的时候,开水中调入一点玫瑰红的食用色素,使做成的粿呈粉红色。

  过去潮州人做红桃粿时,有时往开水中调入一种叫“红花末”的色素,“红花末”所含化学成份,吃后对身体稍有不利,所以我们提倡使用食用色素,且要限量使用。

  备注;粳米粉在冲开水之前,一定要先上蒸笼蒸熟,否则红桃粿的粿皮不爽,吃的时候会粘齿。

  粿汁

  粿汁是潮州小吃之一,叫一碗热腾腾好像粿条般滑口的粿片,淋上浅棕色的卤汁,再点些卤猪肠、卤肉、卤蛋、豆干或菜尾等,这就是粿汁了,粿汁要趁热吃,非常爽口,越吃越有味。60年代的粿汁,是很经济的传统小食之一,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薪水,平均在200元上下,粿汁摊的各种猪杂,两、三角钱一小件,粿片每碗一、两角,所以只要花上数角钱,就可饱餐一顿,吃个痛快。当时巴刹、咖啡店或街边,处处都可看到有人卖粿汁,摆摊的、挑着卖的,吃粿汁的人的确不少。今天,潮州粿汁仍深受人们欢迎,价钱也不贵。有些粿汁摊除了保留传统作法,还在用料和酱料方面,做了改善,使这道潮州小吃,更加美味,更具特色。

  源记粿汁(分行)就在沈氏道与芽笼19巷路口交界处的仁爱咖啡店内,营业5个月来,也吸引不少爱吃粿汁人士。它也是大巴窑8巷咖啡店内著名源记粿汁的分行。芽笼源记粿汁的摊主王春晖,在熟食行业已有20多年,对烹调美食有丰富经验。如今芽笼摊位的一切烹煮工作,全落在他身上。他的看法是,东西要好吃,凡事就要亲力亲为。他每天清早就把煮卤汁用的蒜头及香料等,放在大锅中烹煮上1个多小时,然后再把洗净的猪肠、猪肉及猪杂等,放在锅里慢火卤滚,发出浓香味道。接着再把猪肠、卤肉、猪皮、豆干捞起和熟鸡蛋等,放进另一个较小的卤锅里,使卤肉、猪肠、卤蛋等更加入味。王春晖的粿汁摊摆放着大小猪肠、卤肉、猪皮、猪舌、猪肚、豆干、鱼饼、卤蛋和菜尾等等,顾客要吃什么,丰俭悉听尊便,把料放进卤锅中烫热,再来一碗粿片,就可大快朵颐了。有如粿条般的白色粿片,吃起来和粿条一样嫩滑、可口,很合一般人的口味,若加点卤汁、葱油更是有味。王春晖说,顾客都很注重粿汁的辣椒酱,所以他亲自选择新鲜的辣椒和配料,搅成辣味适中的辣椒酱,蘸点配料更够味。

  尖米丸

  尖米丸是广东一道特色小吃,关爷宫前尖米丸是充满乡土情韵的炮台镇传统小食。它以丸体鲜嫩爽口,汤味清美香醇,制作烹调工艺独特而世代受到人们喜爱。早在120多年前的清光绪年间,炮台已经成为繁华的商埠,位于市区中心的关爷宫前米市活跃兴旺,10余家小食摊档竞争激烈。为招徕生意,新寨村民吴成敬,吴书信两家小食摊,别出心裁地创制出以当地特产尖米(即大米)为原料,丸体两头尖,形似尖米的小食品,烹调为汤,别具风味,一时顾客盈门,轰动市井。至清末民初,两家尖米心潮店第二代传人吴文光、吴锡友同时在关爷宫前两侧设摊,从丸体的制作和烹调的工艺上进一步提高,形成独特的小食风格。

  尖米丸的制法,须选用当地精细的大米,先在清水中浸泡3至4小时,捞起放于石磨,辗成米浆,取纱布将米浆过滤,除去粗杂质,然后倒进锅里加温边用木棒搅拌,至水温六、七十度后转为慢火,煮成糊状,冷却凝成块状,配1/3生浆,揉捏成团,再取事前凿满直径0.5厘米小圆孔的木板,置于盛清水的鼎上,慢火加温,至现蟹目水,即将浆团放于木板上搓揉,用力压其顺小圆孔滴滴漏下鼎中,因浆团半生不熟,挤下圆孔的丸体每段约2厘米,两头坠缩为尖状,落鼎煮熟,便成为小巧玲珑的尖米丸。因其制作经过10余道工序,十分精细,丸体柔韧润滑,略有弹性,煮汤倍感爽嫩可口。尖米丸烹调工艺讲究“清、鲜、巧”风格。丸体佐料保持新鲜,先将丸体在清沸水中泡过,再汇入滚烫的猪骨原味汤,加上肉片、鱿鱼、墨鱼脯、虾仁之类佐料,调以鱼露、胡椒粉之类配料,最后,在清汤面上撒下几片青翠的香菜或葱珠,与洁白的丸体和橙艳的肉片,构成和谐的色调,清美的味道,美观的造型,令顾客赞叹不已,在品尝之余,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关爷宫前尖米丸焕发出新的光彩。从昔时的两家专利到如今的多家共荣,沿袭为大众化小食。如果你有兴致来炮台镇品尝,不论走进关爷宫前后肉菜市场简易的小食摊,还是登上中兴大道、涵华大道豪华的餐厅酒家,不用多久,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尖米丸汤就已经端到你面前的桌上。店主热情待客,根据需要,可随意加汤调味,其优质的丸体,独特的风味,更比昔年胜一筹。关爷宫前尖米丸的兴旺,有利于饮食文化的发展,对旅游事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蚝烙

  蚝烙是潮汕的特有小食,外地人来潮汕总要尝一尝这—美食。在潮汕城市乡村小市集,常有这种小店或摆摊小贩。这种蚝烙,是用地瓜粉溶于水,拌葱珠,在一个平底的铁锅上煎,加上海蛎,再下蛋花,取起蘸鱼露吃。这蚝烙有两种做法,一是农村中比较便宜的做法,就是舀一铜匙的地瓜粉水,向宽口铁锅上一倒,再放下几粒海蛎,就翻一翻取起来,乘热并撒上一些胡椒粉,蘸鱼露吃;一种是把地瓜粉水倒满了整个铁锅,加上蛋拌匀,加上海蛎,下较多猪油,像浮炸一样,使其带脆,卖时在锅里用平铲将它切成几片,按片出售,再炒上一些海蛎加上,这样的蚝烙,价钱较贵,但很香脆。市镇酒店、小食店多有这种小食,“西天巷蚝烙”是汕头名小食之一。蚝有助于明目,又滑润可口,蚝烙又能热胃,寒天人们更喜欢吃。

  潮汕蚝烙做法详解

  主料:鲜蚝250克,鸭蛋3个,葱头20克,雪粉7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1克,鱼露5克,辣椒酱5克。

  做法:

  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

  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分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呈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伴上芫荽叶。特点: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炒糕粿

  炒糕粿是潮汕传统名小吃之一。以潮汕地方优质稻米为原料,经浸洗后,渗和水到石磨中磨成米浆,并用专用蒸具,将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成软硬适中的大块白米糕,再均匀切成小块,加入鱼露和红甜豉油调匀,放在平底锅上用慢火煎,煎至一面呈金黄色且表皮酥脆时,才逐块翻过来另煎一面,并同样煎至够了火候。此时,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芥蓝菜、鲜虾肉、瘦猪肉、鲜蚝仔、鲜鸡蛋等多种配料,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雪粉水、上汤,使其成品达到外酥内软,鲜香微甜,咸里带辣,而色泽金黄艳丽,兼有红、绿、紫各彩点缀其间,实在令人观之舒心悦目,成为潮汕古今名小吃之一。

  潮汕肉丸

  潮汕肉丸是潮汕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低脂食品,其口感脆嫩、鲜美,可通过多种方法烹饪食用,既可汤煮、炒食,也可炸、可涮、可烤,其久煮不烂的特点,更适合下火锅。潮汕肉丸的品种更是多种多样。广义来说,除原有传统的鱼丸、猪肉丸、牛肉丸、鱼皮饺、虾丸、猪肚丸、包心丸、猪肉饼、鱼肉饼等肉丸及相关肉制品外,近期市面上又出现蟹肉丸、鸡肉丸等新品种。早在潮汕地区,就有“日食三餐不知厌”的说法。各地生产者还根据当地人咸淡酸辣口味不同,调制出因地而异、不同风味的肉丸制品。

  潮汕肉丸的制作始于鱼丸。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喜鱼,每餐无鱼则食而无味。偏楚平王残暴成性,若不慎梗了鱼剌鱼骨,便会杀了做菜厨师。一日,有新厨师深感伴君如虎,自己迟早难逃一劫。越想越气愤,就用刀背狠狠剁鱼以泄愤。岂知这一剁,竟使鱼肉与鱼骨分离。他灵机一动,将鱼肉剁成肉泥,再搓成丸子给楚平王吃。楚平王竟赞不绝口。从此,做鱼丸的食法就保留了下来,并随着楚平王南迁传至潮州。民间将制作方法依法类推,做出猪肉丸和牛肉丸。这三种肉丸再加上鱼皮饺,就是民间俗称的“潮州四宝”。

  以前肉丸制品都是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工艺难度大、品种数量少,远近地区无法仿效,大大制约了肉丸制品的推广。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揭东县曲溪镇永仁食品机械厂研发出首批肉丸制品加工机械——肉丸打桨机成型机等机械,迈出了肉丸制品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尔后,永仁食品机械厂根据生产商的要求,边制造边研发,逐渐完善了整套肉丸制品机械设备,使肉丸制品的制作全面实现机械化。肉丸制品生产工艺也随着“三叉”系列机械设备走出潮汕,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29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1.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