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土豆(马铃薯)将翻身成为中国第四大主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01 10:29:44    浏览次数:125
导读

 昨天,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

 昨天,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会议认为,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余欣荣表示,将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目前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双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此外,马铃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热量比小麦、水稻低,符合当前我国居民膳食多元、饮食健康的追求。这些因素都将为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奠定物质和社会基础。”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万宝瑞说。
 
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在我国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面积达到8000多万亩,但受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等影响,我国马铃薯生产消费总体呈现增长速度不快、生产水平不高、发展参差不齐等特点。
 
□释疑
 
马铃薯如何主粮化?
 
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饮食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目前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主粮化遵循啥原则?
 
在推进原则上,要做到“一不三坚持”。
 
“一不”就是不与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抢水争地。“三坚持”就是坚持主食化与综合利用相兼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决定相结合,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
 
□三大优势
 
饱腹感马铃薯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十分耐饿。
 
营养高马铃薯蛋白质含量高,且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马铃薯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
 
耐储存马铃薯比小麦、玉米、水稻更耐贮存,马铃薯全粉可以贮存15-20年不变质。
 
□延伸阅读
 
1.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党支书郭凤莲曾在两会建议“尽快确立马铃薯主粮地位”。
 
2.联合国粮农组织早已将马铃薯列为四大主粮之一,在种植面积、科研投入上给予主粮地位保证。
 
3.马铃薯在全球有1000多个品种。在西方发达国家,马铃薯全粉加工为饼干、面包,工业可做变性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石油、化工、医疗等行业。
 
□网友评论
 
@不动如山:支持!我国这样缺水的国家,有什么资本用稻米做主食?大米,特别是北方一季稻,本来就该是奢侈品。
 
@Chengbin同学:大学食堂早已把土豆列为主粮……
 
@百转:地瓜不服!
 
@学习粉丝团:土豆生命力强,种植条件低,成本划算,营养价值也适合人类,这家伙前途无量啊!
 
@韩棋: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据新华社农业部网站农民日报央视新闻微博
 
为何要让小土豆主粮化?
 
马铃薯是菜还是粮?在6日举办的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丰富多彩的马铃薯主食制品令人大开眼界。马铃薯全粉占比40%的馒头、面包,马铃薯花生冰冻曲奇、马铃薯榛子千层酥、马铃薯芝士蛋糕等,都颠覆着人们对小土豆的认知。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马铃薯主粮化发展,努力推动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据介绍,土豆有望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外的第四大主粮作物,种植面积将逐步扩大到1.5亿亩,年产鲜薯增加2亿吨,折合粮食约为5000万吨,将显著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专家表示,马铃薯主粮化的内涵,就是用马铃薯加工成适合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实现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产业化系列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作为我国三大主粮的补充,逐渐成为第四大主粮作物。
 
据介绍,未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仍呈刚性增长趋势,到2020年粮食需求增量在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成本提高、空间变小、难度加大,需要开辟增产的新途径。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特别是开发利用南方冬闲田,扩种马铃薯潜力很大。此外,我国马铃薯产量相对较低,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潜力更大。
 
尤其从节水角度来看,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利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马铃薯生长需水较少,其最低蒸腾系数(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麦、水稻分别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谷物类作物生长发育困难,而马铃薯不仅能正常生长,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农业部去年在河北衡水组织试验,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完全雨养条件下马铃薯亩产仍达到1.8吨。农民种马铃薯省水、省肥、省药,还省劲。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主任万宝瑞介绍,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等。马铃薯主粮化有利于改善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
 
专家建议,马铃薯主粮化涉及科研、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多环节,需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攻关。尤其需要强化主粮化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推进主粮化有序开展。强化规划引导和主粮化技术模式攻关,加快选育一批优质、高产、抗逆、综合性状优良、适宜主粮化的专用品种。同时加强主粮化加工工艺改进和完善,开展不同马铃薯品种的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研究最优的配比,开发最好的产品。重点攻关马铃薯全粉占50%的面条、馒头、米粉等配方及加工工艺流程,加快研发适宜马铃薯主粮化的加工机械等。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