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又名石刁柏。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芦笋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芦笋中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在对高血压、心脏病、白血病、血癌、水肿、膀胱炎等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和药理效应。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
一、阳畦育苗: 阳畦要选在背风向阳,浇灌方便,离定植笋田近的地方,一般畦面为东西向,畦长10~13米,宽1~1.5米,深20~25厘米,四周夯实,做成北高南低,厚度25厘米的畦墙。北墙高33厘米,南墙高12厘米,东西两边畦墙和南北畦墙相连。选用幅宽1.5~2米的农膜和幅宽两米,长度6~7米的草苫子为阳畦覆盖物。同时备好支撑覆盖物的木杆。木杆长约两米,两头放在南北畦墙上,每隔60厘米放置一根。下种前,每畦施入过筛腐熟的优质土杂肥200公斤,人粪尿5~10担,复合肥5公斤,呋喃丹0.25公斤或辛拌磷0.25公斤(防地下害虫)。二月下旬开始播种:播后通过揭盖草苫和农膜来调控畦内温度,温度一般控制在25℃左右,播后20天左右开始出苗,当苗高15~20厘米时去掉草苫和薄膜炼苗,苗龄45~50天,地上茎3根以上时即可定植。
二、定植方法: 在整好的地块上,按180~200厘米的宽度定点划线确定栽植行位,最好以南北行向为宜,沿定植行挖宽50~60厘米,深40~50厘米的定植沟,把表层土和下层土分别放置在行向两边。然后,先在沟内回填表25厘米厚,每亩施入2500~3000公斤腐熟的农家肥和氮磷钾复合肥40公斤,把土与肥混合均匀,随之填入下层土与地面平,浇水沉实。定植时先在沟上开深15厘米的小沟,将芦笋苗按一定的株距分别放于沟内,扶直幼苗,使根系舒展,要求地下茎着生鳞芽群的一侧与行向平行,然后覆土7~10厘米,踏实浇水,一般行距为180厘米时,株距30厘米左右;行距200厘米,株距25厘米左右,每亩定植1200~1400株。
三、肥水管理: 根据芦笋年生长发育时期的特点,全年主要进行三次施肥。即采笋前结合培土施催芽肥,按N、P、K肥比例为5比3比5,亩施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15~30公斤。氯化钾9公斤,或专用复合肥30公斤,同时可掺施腐熟饼肥50公斤。采笋结束后撤垄施复壮肥,按N、P、K肥比例5比4比 4,亩施腐熟农家肥5000公斤,尿素25~30公斤,过磷酸钙8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或采用复合肥50公斤,同时施入腐熟饼肥100公斤。立秋前后施秋发肥,亩施尿素10~15公斤,过磷酸钙30~45公斤,氯化钾8~10公斤,或专用复合肥30~50公斤,每次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
四、采收: 白芦笋生产的关键是要在采收前培土软化。一般当10厘米地温达到10℃时,即可培土。山西永济市一般在3月20日前后培土,培土后10~15天即可开始采收。培垄的高度和宽度根据芦笋加工厂收购原料的标准和根盘的大小而定,一般培垄下宽60厘米,上宽40厘米,高25厘米。因为芦笋嫩茎见光易变色老化,降低品质,因此采笋时间应选择在清晨和傍晚。采笋后立即分级销售。
五、芦笋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芦笋的主要病虫害为茎枯病、褐斑病、十四点负泥虫、地老虎等,采取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2月份清除园内枯枝、落叶、地面喷多菌灵消毒,减少传染源。采笋结束后,用芦笋青2号、百可得、敌杀死等农药交替喷打,7~10天一次,可有效防止病虫危害。
更多阅读: 芦笋病害防治 芦笋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