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萌,一个80后的女青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打工十年,2008年,在回乡过春节的时候看到日夜思念的小山沟依旧贫瘠如初,村里的面貌并没有发生多大的改观,于是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短短几年时间,回到家乡创业的她,不但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还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在北京上班期间,孙萌和丈夫有了心爱的宝宝,也正是基于孩子的原因,夫妻俩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到2010年孩子正好是十个半月快1岁的时候,正好要添加辅食了。添加辅食北京买的鸡蛋小孩就不吃,不吃正好回到老家带了一些鸡蛋,孩子就吃得可好了,和周边的朋友分享了一下,才问你们这鸡蛋在哪里买的,我能不能也买一点,所以那时候就想,北京这么多人都有这种需求了,农村有好多这样的鸡蛋都卖不出去,所以那个时候就和老公辞职回老家。
辞掉北京待遇优厚的工作,卖掉公司的股份,夫妻俩带着所有积蓄回到了家乡。从鸡场选址、承包林地、建设鸡舍、立体育雏室、孵化室到创办“蓝耳朵蛋禽养殖协会”,就这样,孙萌的养鸡生涯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但其中的辛劳我们可想而知。
育雏室温度要保证30度,湿度不低于70%左右,否则的话鸡蛋会干壳就破不了壳,鸡也出不来,出来以后必须做到温度不能低于32度,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34度,所以那个时候因为刚开始条件也比较艰苦,生的火炉,所以我们基本上一晚上一直都在旁边照看着,我基本上和老公一晚上一直就在那个育雏室呆着。
【记者:黑思琪】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鸡苗顺利出来了,可村民们问得多,养的少,组织免费的技术培训也是无人问津,无奈之下的孙萌只好停了孵化机,将鸡苗全部转入养殖基地饲养。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喂养,第一批公鸡出栏了,母鸡产蛋了,经过包装的“童子鸡”礼盒每天可销售一百多只,不到一个礼拜一千多只“童子鸡”销售一空。
为了达到肉蛋的品质,咱们一直坚持3:1的喂养模式,就是三份粮,一份菜。
随着肉蛋品质和消费者青睐度的提升,孙萌在2010年4月份注册成立了延长县蓝耳朵畜禽养殖专业协会,吸引了众多农民加入,发展也越来越好。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协会遭到了2013年强降雨灾害的重创,无奈之下,孙萌开始改变自己的养殖模式。
这个鸡舍就是便于拆卸四个墙体,可以折叠起来,可以移动。普通家里的三轮车,就像遇到2013年洪灾的时候,普通的三轮就可以一家人拆卸的移动到平坦的地方。像夏天的时候,因为本身比普通的鸡舍高,通风也好,冬天的时候保温性比较好,它的产蛋量就能提高。
孙萌还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她又投资200多万元建成蔬菜大棚,同时还启动了一种新型的020+ CSA的农业经营模式,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销售上咱们现在就是采用O2O+CSA的模式,线上下单,线下体验,社区配送。
2011年4月,孙萌又注册成立了蓝耳朵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3200㎡大型鸡舍2座、可拆卸折叠式鸡舍226座,养鸡规模达到3.2余万只,年产蛋量达240余万枚,实现年产值1150万元以上。建设流转温室大棚98座,蔬菜种植面积900多亩,入社社员48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辐射带动了黑家堡、郑庄、七里村等三镇的300多户菜农实现经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