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青水秀,高山与峡谷并存,这是就是生态康养之乡花溪乡。
国庆期间,记者来到花溪乡,驱车沿着以花溪乡政府驻地为中心的环乡水泥公路——“花一道”转了约30公里,领略了原生态植物和“一柱擎天”的石笋以及清澈见底的小溪风采,感受了花溪乡高原和峡谷风光的魅力。看到花溪乡干部群众在高山与峡谷间,为打赢脱贫攻坚而奋战的一个个场景,耳闻目睹了花溪乡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脱贫的动人画卷。
当小编经过花溪乡最高点*地垭的时候,平坦的草场上显露出几个村民和20多头肥膘的黄牛,村民们的脸上面带微笑,声音高亢地吼着追赶牛群。
小编上前询问一位50多岁的大叔,你家有几头牛?是哪年开始喂的?“一共有6头,是去年政府补助了钱,买了3头母牛,今年就变6头了,这3头牛崽也要管万把多块钱了。”大叔是钟山村高坡组的贫困户杨林虎,他告诉记者,他们居住的地方坡多草好,很适合养牛和养羊,但是缺发展资金,直到去年得了补助,大家才养起了牛,少的1头,多的有5头以上。
据悉,花溪乡及早落实了每头牛补助2500元的项目扶持资金,去年到今年总共发展了895头黄牛,覆盖全乡大部分贫困户,其中有27户还搞起集中养殖。
从*地垭顺着“花一道”往下行驶,来到钟山村长沟组,沿路都有干部群众种植大蒜的“画境”。在公路边一块宽阔的地里,10余人一边放着动听的音乐一边劳动,这个场面让记者想起电影中大集体干活的场景,在快乐中劳作,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今天大家是帮我家种,领导们不但给我们买种子,还帮着做,我们不努力脱贫都对不起他们。”正在撒肥料的杨朝华高兴地说:“家里一共有6口人,是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三个孩子读书,家里有1个老人,自己又不能出门打工,靠种苞谷,除去肥料农药钱,糊口都难。今年政府说种大蒜经济高,合作社还保底帮销,我们只出劳力,什么都不用担心了。”
县安监局下派住钟山村的干部黄涛一边指导种植一边说:“钟山村的贫困户今年一定要脱贫,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秋种统一种植大蒜175亩,大头菜96亩,贫困户没钱买种子、肥料、地膜,局里协调了3万元统一买了种子、肥料和地膜给他们,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给了他们希望。”
数着脱贫攻坚倒计时,钟山村是目前花溪乡贫困人口较多的地方,还有贫困户115户522人,属于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时间紧,任务重,如何能让他们在年底如期脱贫,作为帮扶单位的县安监局派了8人长期驻村蹲点,多方筹资20余万元帮助钟山村发展,为贫困户出谋划策,一步步实施着钟山村的脱贫计划。
花溪乡党委书记王勇告诉记者,为加大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花溪乡引导贫困户从“等、靠、要”向“自力更生谋发展”转变,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实施蔬菜种植5000亩,其中种植大蒜800亩,确保了全乡1173户贫困户“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从钟山村经过沙坝村驶向安作村,一路大棚、经果林等尽收眼底,尤其是核桃树,满山遍*,形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来到安作村陈家寨组,在秋日骄阳的照耀下,一户户农家院落都晒满了核桃。记者来到一户农家,正在院子里分拣核桃的农户杨贵荣告诉记者,他家一共种了10多亩核桃树,今年挂果的只是10多棵,收成也有600多斤,按每斤15元的市场价,今年核桃收入就有9000余元。
杨贵荣家3口人,父亲带有残疾,母亲也常年多病,属于安作村2017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家里*地不多,为了照顾父母,他不敢出远门务工,只有就近打点零工,一直都很贫困,今年核桃丰收,收入增加,脱贫有希望。
王勇介绍,花溪乡近5年来,在耿底、安作、蜂坪、借魁等村种植核桃6973亩,今年有一部分达到丰产期,全乡预计可产核桃10万斤以上,农户直接增收150多万元,为全乡脱贫攻坚工作添加了一股强劲力量。
从安作村出来,记者经过石笋岩、花溪河,一路领略着花溪乡的山山水水。大约20分钟左右,来到离政府驻地大概800米的黔西县花溪乡鸿运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消毒后,走进猪圈,200多头黑毛猪蹦跳着,嗷嗷直叫,可爱至极。
这里是花溪乡制定的黑猪体制与贫困户利益链接的合作社之一。“这样的合作社我们有两个,总共喂了550头黑猪,涉及41户贫困户。大多都是采用贷5万元‘特惠贷’入股合作社,每户贫困户让合作社代养12头黑猪,年保底分红4800元,其中第一年每头给合作社200元的代养费,最后纯收2400元,后两年连续分红4800元,三年后由合作社归还本金。”花溪乡下派管理农业园区的负责人陈云告诉记者,政府还要按每头猪400元的项目资金补助给贫困户,每户可以补助4800元。今年目标要发展到5000多头,采取代养和自养模式,自己养的,合作社按12.5元每斤的保底价进行收购,力争覆盖全乡大部分贫困户。
兴民社区的姚开荣家,就是贷5万元‘特惠贷’入股合作社代养12头黑猪的贫困户。她高兴地说:“家里4个孩子都读书,*地又不多,再加上没有地方修圈,今年政府有这个政策,实在太好了,贷款不要我们还不说,每头黑猪还要给我们400块钱的补助,我们又不出劳力,一年就干干净净为我们送了7200块钱,甚至明后两年每年都要分4800块。”
花溪乡“花一道”,经过高山,迈过峡谷,在山间环绕,将散落在山山水水间的花溪人民,紧紧地连在一起,共同奔向脱贫致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