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90后在农村承包100亩地搞农场 怎么才能实现盈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22 10:55:27    浏览次数:255
导读

2017年,山东又一家农场宣布倒闭了! 农场的创始人是某农业大学毕业的90后,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老家,搞了一个100多亩地的农场。

2017年,山东又一家农场宣布倒闭了!

农场的创始人是某农业大学毕业的90后,大学毕业后,就回到老家,搞了一个100多亩地的农场。农场以种植大棚蔬菜、草莓、蓝莓等为主。

2015年,农场刚刚成立的时候,建设设施大棚,拿到了一笔不小的农业补贴。

两年后的今天,这个农场就彻底关门了,创始人还欠了一屁股债。

很多农民可能都不能理解,普通种菜的、种草莓的,都没赔成这样的,为什么搞得这么高大上的农场反而赔成了这个样子?

细细谈起来,这家农场的失败原因,主要在于农场主的管理一塌糊涂!

一是,这个农场主没有任何农场管理经验,大学毕业后就包了100亩地,开始搞设施农场。

当时,国家政策是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尤其是返乡创业,像他这样的,能拿到一笔农业补贴也很正常。

但是在大棚建设上,过于追求高端化,大棚建设成本高,中看不中用。

然后,对于农场的招工,没有认真对待,认为招来农民就能给干活,干就会干好。结果,实际上却是很多招来的当地农民,大部分出工不出力,蔬菜和水果在采收过程中大量损耗,在种植上农药之类的也严重超标,总之就是产出来的农产品产量低还品质难以保证。

二是,这个农场主不跟时代思维,从正常逻辑出发,拿了第一次补贴后,农场主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关注农业政策变化,努力争取其它的相应的补贴,来维持和扩大生产。但这个农场主,拿了钱以后就种起了并不是太有啥特色的作物。也不打营销思维,也不和智慧农业等热门沾边。

总之,就是换了一个高端的环境种地而已。

可大棚的成本多高,人工的成本多高,种出来得农产品如果和一般扣简易棚的卖得一样的钱,那哪里还有竞争力,只能年年赔钱了。

三是,没有农产品渠道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搞农场一定要对接好渠道商,种出来的东西迟早是要卖得,要卖就得有人买,不管是从网上卖还是给收购商,哪一个不许要提前准备?

总不能像一般农民种地一样等着别人来收吧?

四是信息闭塞,没有相应的农业专家人脉。搞规模化农业一定要有一定的农业专家人脉,这样一些新技术、新品种才能较早的获得,病虫害才能合理的治理,单单靠普通农业技术人员只能维护,创新很难。

总而言之,搞农场不是那么好搞得,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全国这么多种地的,有几个能赚钱的?

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甚至70后,在搞农场之前,一定要先搞明白,农场怎么才能实现盈利,赚钱才是硬道理!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47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