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店乡胡子石村地处鄂豫交界处,这里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水资源丰富,湿地面积广,水域面积达2000亩,特别适宜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县工商联、县委党校的亲情帮扶下,胡子石村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通过招商引资、到户增收等方式,在巩固水稻茶叶种植的基础上,向发展特色养殖业和手工加工业转变,让远近皆知的贫困村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致富村。 要说到胡子石村脱贫致富的秘诀,这里不得不向大家介绍这“一大一小一条龙”的致富宝藏!
胡子石村大闸蟹养殖项目依托该村外出成功人士胡翔返乡创立的新县柴山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该村18个村民组规划实施,发展大闸蟹养殖1500亩,采取“公司+贫困户”的模式,公司负责项目生产管理,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公司与贫困户年终分红。
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17.5万元,其中省财政扶贫资金21.5万元(含贫困户入股资金17.2万元),公司自筹资金95万元,项目直接扶持43户195人,间接带动农户240余户,预计户均增收2800元。 胡子石村小龙虾养殖基地是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由本村致富能手农民党员李德新投资创立。
2016年6月份,小龙虾扶贫养殖基地在驻村第一书记谢华同志的积极争取下,得到了对口帮扶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书记扶贫资金10万元,县扶贫办到户增收帮扶资金38.5万元,依托新县德兴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信阳市农科院技术专家对接指导专业技术,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形式,制定了一整套小龙虾管理的生产技术规程。 目前一期流转*地100亩,放入种苗7000斤,建设管理房6间,精养池大棚600平方米;二期将扩大养殖规模,流转*地400亩,建设小龙虾深加工厂房,通过贫困户扶贫资金入股、提供劳动岗位,租地租金收入等,预计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现已有胡子石村、云山村等77户贫困户222人加入该合作社。
同时对于其他有意向养殖小龙虾的农户,合作社提供种苗并给予技术咨询和指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也示范带动了陈店乡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 陈店乡德龙玩具加工分厂始建于2015年1月,工厂位于陈店乡街道,在陈店乡原有的玩具加工点基础上改扩建而成,占地700平方米,现有工人100余名。
基于该厂地理位置优越,乡内富余劳动力较多且该厂用工需求量较大等原因,2016年陈店乡党委、政府通过“百企帮百村”活动与新县德龙玩具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依托扶贫到户增收项目,采取“工业+贫困户”、“企业+贫困户”的形式,成立工业扶贫合作社,为贫困户提供资金入股分红、优先进社务工等多种灵活的脱贫方式,带领陈店乡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一是入股分红模式。陈店乡以胡子石村、云山村为主的34户贫困户通过委托村委会与德龙玩具有限公司签订入股分红协议,利用到户增收17万资金入股德龙玩具,按户年底享受返股分红,贫困户每户每年稳定增收800元,连续返股分红9年,可总体增收7200元。 二是务工增收模式。陈店乡党委政府在分红的同时也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与德龙玩具公司签订用工合同,直接到陈店分厂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2016年在陈店分厂务工贫困户13人,2017年贫困户务工7人,每人每月可收入1500元。分厂的建立还带动全乡非贫困户剩余劳动力8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月收入1500-2000元左右。 三是金融扶贫模式。
通过利用现行的金融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政策,以贫困户名义贷款入股给德龙玩具,期限为3年,贫困户享受每年固定分红,到期后由德龙玩具公司进行偿还。目前金融扶贫一期项目已覆盖全乡贫困户81户,利用贷款资金与德龙玩具签订贷款资金入股分红协议,每户每季度可分红1000元,年增收4000元,3年贫困户可稳定增收12000元。 展望未来,胡子石的产业将继续以开拓创新、统筹发展作为目标,带领当地群众开创致富的新路子,不断实现蟹、虾、“龙”产业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不遗余力地为产业扶贫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