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们见到他时,总是笑嘻嘻的,朝气蓬勃,一股“山腔”,不太像一名乡镇公务员。和他聊起来很轻松,也很随意,没有官话、套话,好多熟人都叫他“徐乡长”。因为现在武侯镇朱家河村区域24平方公里,也就是原朱家河乡的辖区,被大家戏称为“徐乡长”。
10月8日早上秋雨绵绵,武侯镇朱家河村十二组贫困户王培清一家拉着36只波尔山羊高兴地说:“我们多年没有产业,在徐支书的帮助下,现在有了固定产业,也使我们看到了希望,对如期脱贫充满了信心。 他口中的徐支书,名叫徐小清,现年35岁,是一位*生*长的乡镇干部。
2001年回村工作,先后担任村文书、村委会主任,后来担任村支部书记。2015年9月,小清考上了武侯镇的公务员同时也是武侯镇朱家河村的包村干部。今年9月脱贫攻坚关键期,镇党委任命他兼任朱家河村支部书记全面负责朱家河村工作。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王培清家有5人,王培清本人因病丧失劳动力,大儿子王小军在2015年因乱砍伐林木被判缓刑2年,无法外出务工,二儿子长年在外务工不常回家,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亲刚刚去世,全家唯有妻子唐玉秀一个劳动力,长年靠种地为生,住地偏僻,经济收入非常微薄。 徐小清任村支书多年,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为他们能按期脱贫想了不少办法,经多次上门和唐玉庆、王小军探讨,动员让他们发展产业,把自己家种的波尔山羊免费让王小军一家喂养,所产羊仔全归王小军所有,不需要他们出一分钱,也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2年的时间波尔山羊已繁殖了二十多只小羊,他将36只大羊归还徐支书,徐支书就是用这样风险自己扛、利益村民享的方式,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产业,并且合理的利用了家庭劳动力,让一个社区矫正人员王小军对未来的生活更充满了希望。 不仅如此,徐支书还给今年的脱贫户唐世平多次上门做工作,希望和他一起搞产业,买种牛、种羊,现在唐世平也发展养牛6头,养羊20多只,唐世平激动地说:“只有徐支书这样的村干部事事为我们着想,为我们出谋划策,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更大。
”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小清和村上“四支队伍”根据该村资源现状,规划了“中药材种植+*蜂养殖”的产业路径,先后注册成立了“万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万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万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三个“万”字头经营主体,积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他经常说:“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探索农村*地流转的新模式,结合朱家河村地广人稀的实际,流转缺劳户、外出务工户的闲置*地搞中药材规模种植实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探索“三变改革”模式,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行方式。万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针对有发展养蜂意愿的48户贫困户,统一采取邀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或上门指导,从而转变传统的*蜂养殖方法,蜂源统一购买,发放给贫困户,聘请贫困户会员养 合作社并注册朱家河*蜂蜜商标,并集中收购蜂蜜,实现蜂蜜网上统一销售,确保贫困户年户均收入达到2000--3000元。在他的积极协调下,万春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70多户,带动贫困户53户,预计种植中药材和花椒300多亩。
在今年9月份他还带领村两委及合作社成员前往宝鸡市凤县参观学习当地的花椒专业合作社,详细了解种植以及产供销经验和知识。他还和他的亲密搭档杨永生一起创建武侯万兴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天麻1万窝,黑木耳1000架,发展中药材猪苓、大黄、白芨、乌药、黄精等100多亩,养殖肉牛60多头,山羊200多只,准备带动吸纳80多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在村级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他注重发掘技术人才,培养残疾人吴建志成为果树嫁接方面的技术性专家,多次邀请林业局的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他坚持村级经营主体要实行内部分工,村委会委员要勇于担当,每位干部都要能打硬仗,亲自带队伍,各负其责,成为各自承担事务的带头人。 作为一个*生*长的乡村基层干部徐小清,起初对太阳能光伏发电这个新玩意也不了解。在一次和一位元墩镇干部交流时第一次听过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在随后的几天里他上网看了一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资料,了解到了光伏电站是一种清洁能源,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节能减排方式。 有了在罗家营安置点屋顶建光伏发电的想法,就多次主动和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下派的第一书记赵一同志沟通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帮扶单位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的支持下,终于在今年7月份建成了罗家营安置移民搬迁光伏扶贫示范点。
项目采用“政府引导扶持+农户贷资入股+企业出资担保+银行金融扶持+保险规避风险”的合作模式,借助金融扶贫贷款,依托当地地理优势,借鉴元墩镇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经验,积极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增收,一期工程依托罗家营移民安置点吸纳14户贫困户参与,引进新型产业,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在其安置点屋顶安装100千瓦光伏发电设施,总投资130余万元。 该项目的实施,突破了长期以来依靠发展传统种养殖业脱贫的同质化路径,弥补了贫困山区产业扶贫选择面窄的短板,同时又与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融合释放了各项脱贫政策的红利,探索出了一条光伏产业扶贫的新路径。 徐小清还积极推举闫宝全夫妇去县上参加电子商务培训。27岁的闫宝全是陕西省勉县武侯镇朱家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虽只有初中文化,但勤奋好学、能吃苦,在勉县2017年电子商务第一期培训班上,他结合所学知识,在网上尝试起了家乡*特产的销售,短短几天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6月21日举行的勉县2017年电子商务第一期培训班结业典礼上,他获得了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史邦俭赠送的一台电脑,以此支持他今后从事电商发展,早日实现致富脱贫。 如今的闫宝全已经在勉县团结新村的阿里巴巴勉县特产馆线下体验店开始工作。
闫宝全同时也配合小清积极筹备在朱家河村建立淘宝村级示范店,用他电商方面的技能把朱家河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带动朱家河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7月27日晚上9点40分,勉县武侯镇朱家河村突降特大暴雨,持续70多分钟,导致村内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道路中断,农作物大面积倒伏,贫困户发展的中药材被大水冲毁,电力、通讯受损严重。他作为包村干部还是曾经的村党支部书记,深感责任重大,迅速组织村干部抢险救灾,打电话联系各村民组长,要求将各组地灾隐患点附近的农户转移到村避灾安置点,注意防范洪水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直到全部安排妥当,确认无人员伤亡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了。 第二天早上不到6点就起床,又沿河查看灾情一直忙到了中午。朱家河村1--5组的电线杆让洪水冲倒,导致全村大面积停电。
他当即联系电管站,却因近期电力受损面广,无暇顾及,暂时无法施工。救灾心切的徐小清“*法”上马,亲自指挥,迅速组织人力自行抢修。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找来大绳、木架,通知在家的劳力,二十多人在他的指挥下经过两个多小时抢修,终于把电线杆立好,并用混泥*把电杆固定好通上了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答好心系群众这份“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