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大营村招商引资 贫困户户均增收近5000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13 09:51:49    浏览次数:289
导读

协税镇已有几十年的种姜历史,可因市场行情不稳,大批农户对种姜失去了信心,纷纷改种传统农作物。 “淋点雨不咋地,我要抓紧把

协税镇已有几十年的种姜历史,可因市场行情不稳,大批农户对种姜失去了信心,纷纷改种传统农作物。

“淋点雨不咋地,我要抓紧把姜挖出来交给园区,今年收成好,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深秋多雨,凉意侵人。但在南郑区协税镇大营村贫困户李清杰自家的姜地里,他却干得是热火朝天,手不停活地和笔者说道。 去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集苗木花卉繁育种植、生姜种植、盆景培育等为一体的花语湾农业产业园区,采取“党支部+企业+金融+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

49岁的贫困户李清杰就是其中一户。今年4月,镇村前来宣传政策,凡符合条件并与农业园签订协议的贫困户,就免费给发姜种和肥料,并以每亩2-3千斤的产量,按当年市场批发价回购。种姜老手李清杰听到这些大好的消息,激动地连忙跑回家和媳妇商量,俩口子一合计:种! 发姜仪式现场,他早早就和媳妇赶到现场,第一个和农业园区签了协议。

又借来电动三轮车跑了三趟,拉走了30多袋姜种和肥料,种在自家4亩多地里。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这几亩姜他们能收入上万元。 “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自己更要攒劲,要靠双手脱贫致富!”话语间,听得出李清杰心里卯足了干劲。

55岁的刘永成是吴坝村的贫困户,自从妻子病危卧床不起后,再出不了远门,自家的田地和一手泥瓦匠的手艺只能荒废,家里实在是有些难以维持生计。 经过镇村摸底,推荐他到园区干活。从去年10月开始,他成为了园区的固定工人,除每月1800元固定工资外,他还将扶贫贷款入股到园区,年底享受分红。

现如今,老刘一盘算,自己有了“工资、*地流转费用、分红”三份收益,让他们全家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啊,给了我一条活路。”话语间,刘永成难掩心中的感激之情。 该镇依托花语湾现代农业生态园,流转黄家沟、大营、吴坝等3个村260余亩*地,其中贫困户45亩,以每亩900元租金,向贫困户一次性付了3年的*地流转费用; 免费向36户贫困户发放姜种12000斤、有机肥11200斤,种植生姜55亩,并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签订回购协议,消除了贫困户种植生姜的顾虑,激发了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同时吸纳了30户贫困户到园区务工;一系列的帮扶带动,让贫困户户均增收近5000元。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23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