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吉安县把“横江葡萄”作为扶贫产业品牌重点打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0-08 09:49:49    浏览次数:348
导读

吉安县位于井冈山革命老区腹地,自2002年以来就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驶在穿越县境的吉永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路边绿荫匝

吉安县位于井冈山革命老区腹地,自2002年以来就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行驶在穿越县境的吉永公路上,不时可以看到路边绿荫匝地的葡萄园。历经17年的发展,通过合作联动、能人带动、政府促动、市场拉动,横江葡萄从无到有,从一个乡镇到全县各个乡镇,并辐射到邻近县(市、区),种植面积扩展到近5万亩,带动普通农户和贫困户3800余户,户均增收700元。这个县1/3的贫困户都种植葡萄,以横江镇最为集中,当地已把“横江葡萄”作为扶贫产业品牌重点打造。

横江镇公塘村是当地有名的葡萄专业村,宽敞的巷道两旁,到处可见漂亮的楼房小院。57岁的村民肖海照刚从葡萄园里回来,他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参观了自己的家:3层楼房,每层都是106平方米,各式家电一应俱全,还有一个160多平方米的院子。

这栋建于2008年的“豪宅”花了他20多万元,全部来自自家葡萄园的收入。 在公塘村村头的葡萄园观光长廊下,村支书肖光明见到记者的到来,显得格外高兴。他介绍说,江西吉安市辖区内的吉安县、井冈山市,今年将在全省率先甩掉“贫困帽”,公塘村有6户“红卡户”,就是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今年也肯定能同步脱贫,不会掉队。

近年来,为带领贫困户脱贫,肖光明和其他几位村民理事会的成员一起,组织“红卡户”和包括他在内的19户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种了近80亩葡萄园。每亩上万元的收入,给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以前,公塘村因为葡萄品种多、甜度高,被誉为横江葡萄第一村。

现在,绝大多数村民都依靠葡萄产业致了富,并带动困难人口脱贫。”肖光明说,如今,我们才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第一村”。 横江葡萄的效益为何这么好?吉安县委宣传部胡颖介绍,江西省内长期缺乏葡萄产业,吉安县引进葡萄后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白,多年来效益一直较好。

如今通过“农超对接”,更好地解决了横江葡萄的销路问题。 在“横江葡萄协会”,记者见到了葡萄产业真正的引进者、横江葡萄协会会长肖章瑛。这个敦实的黑脸膛汉子,原是横江镇桂花村的一名普通村民。1998年,他在外地打工时,偶然在广西桂林市发现当地种植的葡萄面积大、销路好,便开始学习葡萄种植技术。1999年他回到江西老家后,不顾家人的反对开始种植葡萄,2000株葡萄当年便挂果数百斤,一销而空,引起了四里八乡的注意。2000年,在他的示范带动和手把手传授技术的帮助下,10户村民种植了400多亩葡萄,产业粗具规模。

其后10多年,随着示范效应不断放大,葡萄园开始星罗棋布地出现在吉安县的各个乡镇。 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吉安市实施“四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一户“一亩柚子、一个鸡棚、一亩葡萄、一个劳动力在园区务工”。除了基本的低保等财政保障外,凡是贫困户都可通过政府给予的产业发展补助资金及*地等生产要素,在各自村里的产业发展合作社入股,给贫困户收入保障上了个“双保险”。 近年来,在政府的扶贫产业补贴、扶贫贷款贴息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帮助下,吉安县的葡萄产业和“葡萄扶贫”一直在加速发展。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78 second(s), 10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