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6日,调研组师生利用午休时间,顶着烈日,跟随泸溪县达岚镇麻坪村第一书记徐子芬前往位于本村四组的大棚种植基地了解大棚种植试点情况。 据徐书记介绍,麻坪村地处达岚镇西南部,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地势较为平坦,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开展大棚种植。2016年末,经过与镇领导周章书记、李代良镇长讨论,符杨副镇长同徐书记一起奔赴县农业局与相关领导协商在麻坪村开展大棚种植试点工程,共计获得5个现代化种植大棚支持,无偿帮助贫困农户进行反季节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植。
调研组走进大棚观察了相关瓜果及蔬菜的种植情况,部分农作物早已上市,基本进入采摘尾季。但是,辣椒等经济作物由于刚刚过去的洪涝自然灾害和农户种植管理失误,导致大棚种植的辣椒和本地辣椒同时上市,未达到反季节效果,无法获得较高经济回报,农户并没有获得较好的利润,失去了一定的信心,徐书记非常担忧,经过与农大调研组师生的交流探讨,徐书记总结工作,发现农户缺乏大棚种植技术、经验及方法,正积极筹备资金和人力帮助农户解决种植技术难题,贫困农户在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关心下,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下,脱贫之路愈走愈畅。
2017年7月27日上午,调研组师生不惧酷暑,不畏高山,跟随泸溪县达岚镇杨树全副镇长、五德村第一书记穆军以及村支部书记陈岩山等村干部前往“桑蚕养殖基地”和“生猪养殖场”了解五德村特色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据悉,五德村近年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因地制宜搞好产业发展,多渠道拓展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稳步发展,先后成立“桑蚕养殖基地”和“生猪养殖场”等生产合作社。2016年,实现人均年终分红200元,惠及150余名贫困人口。 2016年,为促进村集体“桑蚕养殖基地”建设,五德村新开通了约2公里的产业路。目前,五德村拥有近150亩的“桑蚕养殖基地”,据杨树全副镇长介绍:“桑树生长快、易管理、产量高,按有关专家讲解的‘种桑-养蚕-制茶’思路,可以做到‘一树三产’,即产桑叶、产蚕茧、产桑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随后,调研组参观了五德村“生猪养殖场”,据穆军书记介绍,目前养殖场共有能繁母猪22头,猪仔40余只,待产母猪15头,2016年实现收益5万余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万元。谈到到村里经济的发展,村干 调研组师生认真听取了乡镇领导及村干部对五德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相关介绍并交流讨论。在五德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集体经济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生猪养殖场”已为五德村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桑蚕养殖基地”将进一步拓宽五德村村民的致富之路。 2017年7月27日下午,调研组师生跟随泸溪县达岚镇副镇长杨树全、五德村第一书记穆军等前往本村村部拜访现年75岁的李德厚老人。 自2004年起,李德厚老人先后自建“农家书屋”,五德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办五德村“道德讲坛”,助力农家子弟奋发学习,并为百余名留守儿童建立“家庭档案”,详细记载每个孩子父母的务工地点、通讯方式及家庭状况。
2010年起,为鼓励贫农子弟奋发学习,成为国之栋梁,改变家庭命运,他自费发放奖学金奖,助力本村大学生求学圆梦。7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李德厚老人已先后为20多名大学生发放奖学金,总计金额超过2万元。 据老人介绍:“这些孩子大多是贫农子弟,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缺少家庭教育,生活上的方方面面也成了问题。为资助贫农子弟读书吃饭,他耗尽多年积蓄,花光了近10万元的养老金”。他省吃俭用,却慷慨地拿出儿孙敬老钱,资助贫农学子。
学党章,学讲话,做党员。李德厚老人,身着党建宣传志愿服,在泸溪县达岚镇五德村村部楼前摆满了40多块自制宣传展板,义务向村民宣传国家精准扶贫富民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 这些年,李德厚老人先后获评全省农家书屋“优秀管理员”、年度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年度湖南省“最美志愿者”、年度湖南省“五老突出贡献”奖、湘西州“最美家庭”提名奖、泸溪县首届“最美宣传文化人”等称号,一张张荣誉证书整齐地排列在书屋的墙面上。这些荣誉既是对李德厚老人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党和国家精准扶贫富民政策等家国大事下乡到户的有力见证。 李德厚老人最后说到: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贫农学子走出大山,看看山外的世界,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走进大山深处贫农家,脱贫致富奔小康。
“脱贫攻坚”让我们相聚魅力湘西,“精准扶贫”让我们流连泸溪山水,“麻坪大棚点”,“五德合作社”,“最美志愿者”向我们一一诉说着湘湖大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决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