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商宝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 » 行业知识 » 正文

安全使用农药的5个黄金守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6-19 10:20:24    浏览次数:103
导读

  守则之一:时刻小心谨慎  农药购买、运输、储存及使用的整个过程要小心谨慎,杜绝儿童和无关人员接触农药。  取用操作农

  守则之一:时刻小心谨慎
  农药购买、运输、储存及使用的整个过程要小心谨慎,杜绝儿童和无关人员接触农药。
  取用操作农药过程中严禁进食,正确处理废弃农药。
  不要在中午等天气炎热的时间来施药,喷药时要戴遮阳帽,备足饮用水,并做好标记。
  农户购买农药后,上锁单独储存;不要更换原包装,严禁用饮料瓶盛装农药。
  守则之二:阅读并正确理解农药标签
  农药标签上包含有关该农药的特征特性以及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等重要内容。
  同时标签上还标明了在使用农药过程中发生突发事故时的正确的应对办法。
  使用前要理解标签上的象形图并按照要求去做。
  守则之三:注意个人卫生
  药液滴、溅到皮肤上或眼中时,马上用清水冲洗。
  施药后要彻底清洗全身和施药时穿的防护服及工作服;注意防护服和工作服要分开洗。
  守则之四:施药器械及时维护
  正确校准施药器械以保证施药剂量。
  施药后及时清洗药械。
  一旦发现药械有滴漏现象,一定要及时维修。
  注意药械的维护保养,备足配件。
  不要在大风天喷药;施药时的风力要刚好能让药液散开同时又不能太大使药液漂移,造成污染。
  施药时一定注意药液的漂移不要对周围的田地和人员带来污染。
  守则之五:施药人员加强防护
  施药人员要穿防护衣服:长袖衣裤和防雨鞋;夏季施药时一定要戴上遮阳帽。
  混配药液时千万注意要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
  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要求,在一些情况下要戴帽子、防护眼罩和防水围裙。
  许多农民都有这样一个错觉,认为温度越高,喷施化学农药的效果越好,故往往选择在中午或是午后喷药。其实,这种喷药方法极不科学,尤其在夏季,副作用非常大。
  夏季高温天气下不宜在中午喷药
  有以下几大原因:
  一、杀虫效果差
  夏季中午温度高、光照强烈,炎热的条件不利于害虫的活动。害虫纷纷避于荫凉之处躲藏起来,此时喷药防治,药液很难直接接触虫体,因此防效较差,尤其是触杀型的杀虫剂,防效更差。
  二、操作人员易中毒
  高温促进了农药的挥发,挥发出的毒气可直接散布于空气之中。
  中午温度高,操作人员的呼吸强度大,体内代谢速度快;而在连续施药过程中,农药挥发到空气中,使空气中含药分子浓度增高;此时挥发的农药可通过呼吸道或毛细孔进入人体,加上高温下作业,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常产生农药中毒和中暑的综合症,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轻者全身乏力、头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重者呕吐、流涎、腹痛、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痉挛、昏迷不醒非常危险。
  三、易对作物造成药害
  高温往往伴随强光照,易造成植物茎叶萎蔫,使植物本身的免疫机能下降,此时喷药易导致药害,尤其是一些碱性较强的农药,如松碱合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施入作物叶茎气孔,增加作物供水负担,破坏作物的生理机能和组织机构,可造成烧叶、叶片卷曲、凋萎等症状,对作物的产量影响很大。
  四、喷药浪费严重
  农药药液,一般都有易挥发和易分解的特点。温度过高,农药的挥发性强,挥发量大,农药往往喷后不久即被蒸发,使农药的残效期大大缩短,起不到应有的防效,造成浪费。
  五、害虫易产生抗药性
  温度过高,超过35℃以上时,有些害虫便不能忍受而处于热昏迷状态,不食不动,此时对外界各种因素都不敏感,农药喷上去后不能将其杀死,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虫体就会获得抗药性,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微小的害虫。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以上消息来自互联网作品,本网不对该页面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视频)真实性负责,也不对该页面的知识产权负责,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37442552@qq.com,我们将马上处理。
 

Copyright © 2016-2021 经商宝 - JingShangBao.Cn .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0017808号-4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8 queries, Memory 1.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