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讲究“过犹不及”,但同时也最爱说“差不多”,所以对“过”的标准没有一个客观、精准的判断。反应在慢阻肺患者吸氧这件事情上,就表现为——很多慢阻肺患者因为害怕氧中毒,所以只是在病情加重时吸氧,唯恐“过犹不及”,一旦病情出现缓和,就会立即停止吸氧。
但这样的家庭氧疗,不仅不会对疾病康复产生好处,而且会导致患者病情出现反复。众所周知,由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衰减是不可逆的,所以如何防止肺功能继续减退,就成为了慢阻肺患者日常护理的重中之重。
对于需要长期吸氧的慢阻肺患者来说,不能谈毒色变,而是应该按照医嘱进行科学合理的吸氧。从临床的试验来看,符合医学标准上需要吸氧的慢阻肺患者,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连续吸氧500天,死亡率会大大降低。这一数据表明,吸氧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是一颗“救命稻草”。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氧中毒?
只有长时间使用呼吸机供给高浓度氧或者高压氧治疗操作不当,比如患者吸氧时舱压过高、吸氧时间过长、可能会发生氧中毒的情况。我们平时使用制氧机常压下吸氧很难发生氧中毒。因为我们通常采用的是鼻导管给氧法,患者吸入的是氧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50%(氧分压低于60kPa),所以这种情况下,即使长时间吸氧,也不会出现中毒的现象。
另外一种情况也并不少见,很多患者在坚持吸氧一段时间后,发现身体情况并无好转,继续每况愈下。不少人认为,这个情况 “氧中毒”。其实,是因为吸入的氧气浓度不达标,这个情况虽无害,但是对于身体恢复也无益。看似在吸氧,实则吸入的氧浓度近乎空气浓度,对于身体缺氧现象并无改善。这种情况是如何导致的呢?就是因为家用制氧机出氧浓度不达标所致。
要想改变慢阻肺患者面对“氧中毒”杯弓蛇影的心态,一方面需要加大科普力度,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接受家庭氧疗的观念,遵照科学的医嘱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家庭用氧机的选择上更用心一些。
因此,在选择制氧机时,除了关注制氧机的价格,更应该关注制氧机的品质。“有效”是每位患者最终的诉求,所以,只有制氧机出氧浓度能够保持在90%以上,不衰减,患者才能达到期望的治疗效果。像美国原装进口的Drive DeVilbiss 525KS系列制氧机除了研发、生产全部在美国完成之外,它的主要配件也获得过多项专利,因此能够保证制氧机长时间工作而不出现供氧浓度衰减的情况。
在国内市场上,Drive DeVilbiss不仅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同时也获得了地方医疗部门的认可。此前不久,Drive DeVilbiss就成为了高海拔地区健康氧吧家庭制氧机的供应商,其性能也得到了高海拔的检验。
从以上分析可知,慢阻肺患者不能因噎废食,需要辩证看待氧中毒,只要方法得当、制氧机合格,那么家庭氧疗就一定能够发挥积极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