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5月底就开始引发各种争议的“电商补税”一事终于告一段落,广大电商企业也停下哀嚎松了一口气。很多吃瓜群众可能就要发出疑问了,漏税了补税这不是应该的吗怎么还能叫停呢?
多年撒网不现实,特殊时期得求“稳”
其实电商补税喊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从13年起陆陆续续就有网传关于电商补税的话题。但这次地方税务部门向网店推送了“风险自查提示”,要求企业自查3年以来存在的漏报问题并补缴税款以及滞纳金。这一举动让大家以为税局要动真格了。
消息一出电商界遍地哀嚎,电商的实际成本其实并不低,仓储、人工、推广等方面大力投入,利润本身有限。风险自查提示在严查的同时还往前推3年补税,企业将直接面临破产,疫情期间要求补税可一点也不符合 “六保六稳”的要求。
广撒网,一撒很多年的情况一定无法在全国开展,因为这相当于把所有电商从业者赶下岗。电商作为一种实体经济,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支持,助力国家完成产业升级。
让电商企业补税到底难在哪里?
电商行业需要补什么税?
电商企业普遍存在少计营业收入风险,是指其向税务部门申报的销售收入与电商平台所统计的销售收入差异较大,需要补缴营收差额所产生的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
网店上报税务部门的销售收入往往只是开发票的那部分收入,而很多消费者是不要求店家一定开票的,差值由此产生。另一方面,网店商家之所以会产生漏报营收,是因为网店采取线上方式经营,其真实销售收入数据只有平台自己知道。大量电商企业为了获取流量和资源采用“刷单”的方式。
完成补税即破产
一家电商店铺刷单较多的话,就意味着他要按自己刷单所支付的所有营业流水大规模补税,可能通过刷单带来的额外利润连税款都不够。但如果这家电商为了不补缴税款承认自己的部分营收是刷单,则会受到电商平台的处罚。无论哪种选择最终都会给大批量的电商企业带来沉重打击。
所以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剪羊毛首先得让羊活下去。国税局表示:“继续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不得专门针对某一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组织开展全面风险应对和税务检查。”
重视涉税风险,合理筹划税务
补税被叫停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商企业以后可以不顾涉税风险,依旧我行我素进行虚假交易。此次税局在表示包容的同时也表示,要促进及时补正、精准纠错,避免违法违规风险。
我国税收制度框架下不存在线上税和线下税的划分,也不存在所谓的线上税收洼地,没有独立的电商税种,电商平台的注册公司一般就涉及增值税和所得税。在互联网+税务体系下,网络电商的税收精准管理更加容易,外加金税三期系统,电商行业存在的税收风险显而易见。
无论是哪种行业,依法纳税是义务。税局不可能次次都网开一面,不重视税收风险最终的结果只会被依法处罚,学会合理合法的税务筹划才是各中小企业更好生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