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广东将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建设好汕头、湛江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
推动汕头进一步焕发特区活力,促进湛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尽管汕头、湛江的经济总量比东莞和佛山等地要小很
多,但省域副中心的选择,并不仅仅是看经济总量,关键还是看地理区位,要通过汕头和湛江省域副中心的建设,
带动粤东与粤西地区经济发展,使得广东的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汕头是改革开放后设立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1980年5月,我国决定设立4个经济特区,分别是深圳、珠海、厦门、
汕头。当时选这4个地方的主要理由是:深圳毗邻香港,珠海毗邻澳门,厦门是因为在海外经商的闽南人很多,汕头
有庞大的海外潮汕商帮资源。
但是设立经济特区近40年来,汕头发展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汕头的GDP为2512.05亿元,在广东省
内仅位列第11位,仅为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的13.7%,也与省内的东莞、佛山这些普通地级市有相当大的距离。
在当地人士看来,汕头发展的一大问题在于,作为经济特区,没有足够的战略眼光对后红利时代的发展提前布局,
没有利用好国家给的十年十五年的优惠政策,加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政策优惠结束后的1990年代中后期,
也难以转型,还走了不少弯路。
另一方面,粤东地区目前存在资源过于分散的问题。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潮汕地区有庞大
的经商群体,这是潮汕地区最大的发展资源。但潮汕地区在1991年底“一分为三”(即汕头、潮州和揭阳)后,一直
存在资源分散、内耗等问题,因此如何整合在一起,形成合力发展十分重要。
今年5月7日官方发布的消息称,广东省委决定:马文田任汕头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方利旭不再担任汕头市委书
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李雅林任潮州市委委员、常委、书记,刘小涛不再担任潮州市委书记、常委、委
员职务,另有任用;叶牛平任揭阳市委书记,李水华不再担任揭阳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三位新书记均有着丰富的珠三角履历。有分析指出,此番,汕潮揭三市同步任命新市委书记,显示广东省级层面正
加大推进粤东城市群发展的力度。
胡刚分析,汕头在四个经济特区里发展最为滞后,其中一大因素就是资源相对比较分散,各自为政。因此如果能够
把资源整合好,将自身优势发挥出来,未来还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根据2017年12月发布的《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广东以汕头为中心,加快推进汕潮揭
同城化发展,建设资源共享、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汕潮揭特色城市群。因此,加快汕头省域副中心建设,也是加快汕
潮揭城市群和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点。
胡刚说,未来在广东沿海经济带中,珠三角主要着眼于高端服务业,粤东和粤西可以大力发展制造业和临港工业。
尤其是汕头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此次答复函显示,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已
对汕头市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布局和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汕头将细
化实施方案,把省赋予汕头市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