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摇桨接送女儿
家在梁子湖这头,学校在湖那头,父亲每天用“摩托车-木船-电动车”三种交通工具接送女儿上下学,坚持了500个上学日。22日,楚天都市报头版及A03版大幅报道万新建、万雨升父女的故事,引起巨大反响。许多读者都被万新建伟大的父爱和万雨升顽强的求学精神打动,爱心人士积极行动,武汉枫叶国际学校为小雨升送去了1000元善款。
令人心疼的是,因家庭条件有限,万新建虽已极力为女儿创造条件,但只能买得起这条没有顶篷、有十多年船龄的小木船,夏天暴晒冬天极冷,近来还常出故障。百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系本报,希望为父女俩买条有顶篷、发动机更强劲并配备救生设备的新船,让小雨升在上学路上再不用遭受日晒雨淋。该公司并定向捐助万雨升就读的升华小学50万元,帮助学校完善相关设施、改善学生生活。
记者将这些消息转告万新建,他有些惊讶:“没想到我家的事这么多人关心,真是谢谢大家,女儿一定很高兴。”他说昨天送女儿上学时,一路上都有人跟他打招呼,说看到他们上楚天都市报头版了。还有好多人问万雨升冷不冷,要他们注意安全。“其实,选择这条上学路,一开始是因为想继续让孩子去她喜欢的学校。后来我发现,这种体验也丰富了孩子的人生。”万新建说,在船上女儿和他聊得不多,还经常睡着,但这段时光很宁静很踏实;更不用说这两年半的坚持对孩子性格的塑造,“等她长大了,一定会怀念跟爸爸一起上下学的日子。”
一、单身父亲每天走28公里接送残疾儿子上学
每天6点起床,7点背着儿子准时从家中出发,步行两小时山路将儿子送到7公里外的凤西小学,下午4点再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回家。这是单身父亲余旭康的一天。
半年来每天6小时,来回跑四趟送儿子上下学,余旭康穿坏了3双胶鞋,步行超过2500公里。这位来自宜宾县凤仪乡燕子村的父亲有一个愿望:把12岁但只有90厘米,三级残疾的儿子小强(化名)送进大学。
不知病因:12岁才上小学一年级
今年12岁的小强身高只有90厘米,“手脚是弯的,脊梁骨也是弯曲的,后背有隆起。”因为身体残疾,小强12岁了才上小学一年级。
说起孩子的病情时,余旭康的表情显得很凝重。“从乡卫生所一直到城里的医院都去看过,可医生也查不出是什么病,也没有出诊断书。”说起儿子的病情,这个不爱说话,但喜欢咧嘴笑的山里汉子余旭康显得有些一筹莫展。小强的妈妈是云南人,小强3岁时,她一次回娘家后就一去不回。此后,余旭康又当爹又当妈,拉扯孩子长大。
坚强父亲:背儿子上学 半年步行2500公里
由于学校离家有7公里的山路——一路上要翻越大大小小六七座山坡,且小强身体残疾,余旭康必须每天接送儿子上下学。每天上午 9 点准时把小强送到教室,余旭康要返回家中抓紧时间干农活。
为了让儿子正常上学,无论严寒酷暑,余旭康每天清晨6点就要起床,7点钟准时背着儿子从家中出发,爬坡上坎步行2个小时的山路到达7公里外的凤西小学上学。下午4点,再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回家。半年来,为了接送儿子,余旭康每天都要走上将近6个小时的山路。
而按每天步行28公里,上学期至今,余旭康已经步行了约2500公里。因为每天都要走崎岖的山路,半年下来,余旭康穿坏了3双胶鞋。
路上最危险的是不知道哪里来的野狗。“有一次遇到一群野狗围成一排把我的路都挡了。”因为常年在山里生活,对付野狗也有自己的招数。“口里一边吆喝,手上还要拿一根棍子来赶。”多有了几次,野狗们渐渐不再近身。
“从来没迟到过。”余旭康裂开嘴略带自豪地笑着。
懂事小强:上课认真 别人玩耍他在写字
因为小强腿脚不好,在背篓里站久了会累,余旭康会在半路上歇歇脚。“他有时候会对我说,爸爸,你天天背我,辛苦了。”听到沉默少语的儿子的这句话,余旭康觉得自己再疲惫也充满了力量。
上课认真执着,是班主任王晓燕老师对小强的评价。在课堂上,小强偶尔也会回答一些问题,总体比较内向而小强最喜欢的也是班主任老师的语文课。昨日上午第三节课下课时分,不少小学生都在教师里嬉戏玩闹,但坐在一年级一班第一排的小强却两耳不闻窗外事,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写着生字。
上午最后一节课是体育课。上课铃一响,小强跟着班上的同学们快步奔跑到校园中的操场。“下面四个同学一组开始跑步。”体育老师王可整理好队伍,开始安排这堂课的内容。与小强分在一组的是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跟这些大多只有7岁的孩子比起来,他还不到孩子们的肩膀。
“预备——跑!”体育老师一声令下,小强身边的两个孩子像箭一样射了出去,别人都已经开始折返,但小强还没跑完第一遍。不过,这时也没有同学的讥笑,所有人都望着不放弃的小强,直到他跑完全程。
在采访过程中,小强显得十分腼腆。当说到最爱看的动画片的时候,两只小眼睛一下子亮起来。“我喜欢喜羊羊还有熊出没。”余旭康说,小强每天回家做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动画片。
一天特写:父子两人的上学路
20日早上6点,闹钟刚响,40岁的余旭康便翻身下床。他动作迅速但轻盈,生怕吵醒了身边仍在熟睡的儿子。起床后,他打开柴灶生火,开始烧水热饭。
一切准备就绪已经是清晨6点半,余旭康轻声将儿子小强唤醒。不同于一般小孩喜欢赖床,小强没等父亲多叫一声,便睁开双眼立刻起床。穿衣洗漱后,就着剩菜吃下半碗热饭的小强便催促父亲上路。
此时已是早上7点,山里的天还是一片黑暗。天有些冷,余旭康搓了搓手,双手把小强抱起轻轻放进竹背篓站好——这是半年前为了送儿子上学余旭康亲手编织而成的。随后拿上手电筒,余旭康便背起儿子开始向7公里外的凤西小学进发。
父子俩居住的燕子村是宜宾县凤仪乡中最为偏远山村之一,从村里到凤西小学的7公里道路上,陡坡一个接着一个,行走起来十分困难。就是习惯走山路的余旭康,一个单边也要花上1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背上儿子走的话,他往往要花两个小时才能到学校。
早上8点50分,父子俩终于抵达凤西小学。“爸爸,慢哈早点来接我哈!”将儿子送到教室后,小强对着父亲喊道。“乖乖读书,放学就能看见爸爸了。”余旭康说。
“叮叮叮……”上课铃一响,余旭康背着竹背篓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他得回家抓紧时间干活挣钱。
下午2点半,余旭康放下锄头,擦了擦脑门上的汗,背上背篓从家中出发,他得赶在放学时分把儿子小强接回家。
下午3点55分,随着一声下课铃响起,宜宾县凤仪乡凤西小学放学了。坐在第一排的小强回头望了一下,发现父亲余旭康已经等候在了教室门口。待老师布置好作业后,余旭康便帮儿子收拾好书本,跟来时一样,背着他走出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不敢耽搁。”虽然背着28斤的儿子,但余旭康脚步却格外轻快。他说,只有走得快,才能尽快在天黑前赶回家。
这就是余旭康,这个 40岁、身高不到1.5米的山里汉子最普通的一天。父亲心愿供儿子上大学
驮着儿子上学的余旭康,身上换得最频繁的就是鞋。“下雨的时候路更烂,那个时候穿胶鞋都不顶事,要穿雨靴。”余旭康差不多每两个月就要穿坏一双鞋,半年来已经穿坏了3双鞋。
因为每天都要步行差不多6个小时的山路接送儿子上学和放学,余旭康地里的活儿也荒废不少。为了儿子,这个身高只有1米5的农村汉子表示再苦再累也不怕,因为只有小学文化的余旭康心中有一个大大的心愿。“我还想供儿子上大学。如果他读不走,我也希望他能学一门手艺,以后能够自食其力。”多方帮扶背儿子上学将成为历史
余旭康父子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他们所在凤仪乡燕子村村支部书记告诉记者,为了让父子俩的生活更宽裕,2013年年底,村上给予了余旭康父子300元的一次性临时救济费,今年1月21日,又进行了宜宾市信用联社对口扶贫的500元补助,希望缓解他们的困难。
昨日,宜宾团市委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自从2月15日宜宾团市委收到余旭康父子的求助信后,当即着手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昨日,团市委已经为他送去助学金3000元,并协调春苗助学落实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补助,公安局正在积极为他寻找母亲的下落,民政局正在为他落实低保政策。“小强从小学到高中的学费,都已经协调落实。”
目前,小强与父亲的愿望正在一个个地实现。小强所在的凤西小学虽然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但因为如今还未完善一些相关设施,所以暂时还未对学生开放。考虑到小强的实际情况,凤仪乡的乡干部们想到了给两人校外租房。“租房的费用由乡政府来承担,根据政策,小强父亲的低保要7月份才正式办下来。在此期间我们将每月补助小强100元生活费。”
二、圆梦大学:爸爸每天骑车几十公里接送她上下学
姓名:于莹
性别:女
年龄:18岁
高考分数:567分(文科)
报考学校:吉林财经大学
学子的话:我要更努力地去学习、去生活,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能量,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身边人评价
班主任老师林广录:于莹心态很乐观,无论什么困难,她都积极面对,从没有过埋怨。她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在她的身上,从未看到过自卑,反而一直阳光、快乐。
邻居于桂莲:我起床挺早的,三四点钟就出来遛弯,每次路过她家,肯定能看见这孩子已经在学习了。我跟孙女说,一定要像于莹姐姐这样努力学习。
“进不去门。”7月29日,于海军有些难为情地站在自家门口。一座孤零零的水泥小房周围,一片汪洋。于海军蹚着淹没小腿的积水进了屋,出来时,背着女儿于莹。女孩的笑容淡淡的,“要是昨晚不下雨,你们就能进屋坐会儿了。”
扛沙子换来二手冰箱 为了让女儿吃上肉
48平方米的小平房,最贵的家电是二手冰箱,是于海军给于莹考上高中的奖励。中考时,于莹的成绩在双阳区名列前茅,但她放弃了来长春市区读高中的机会,选择去双阳区里的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因为学校给了她很多补助政策。
女儿的选择,让于海军很难过,但无能为力,他什么都没说,去外面扛了几天沙子,换来这台二手冰箱,“我没条件给孩子买好吃的,可是她长身体,需要体力好好学习,所以我怎么都要弄个冰箱,这样夏天她也能吃上肉了。”
六年前离婚后,于海军扛起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我家属于城镇户口,没有地,也没有房,我初中都没毕业,没什么文化,去哪找工作都不要我,就只能蹲劳务市场打零工。”
每个月1000多元收入,捉襟见肘,于海军就尽可能在生活上付出。班主任林广录说,于莹为更多地复习,高中这三年一直走读,于海军就每天骑着自行车接送她上下学,无论雨雪,“她家离学校10多公里,她爸爸每天都要骑几十公里接送她。”
三年高中时代,随着花纹渐弱的车轮滚过,高考之后,父女俩都松了一口气,“把孩子送去上大学,我就去城里打工,多赚点钱,供她考研究生。”但是,入学的钱从哪来?“当时为了盖这个房子,借了两万块钱,好不容易还上了,现在想借也没处借了。”说到这儿,他的笑容里增添了更多惭愧。
收拾行李准备打工 让爸爸压力小一点
于海军惭愧着,也欣慰着,因为于莹的懂事。“长这么大,几乎没买过新衣服,没吃过零食,也没像别的孩子那样补过课。”于海军说。
“一个人美不美,不在于穿什么,而是在于内在的魅力。”她一直微笑着,“我要更努力地去学习、去生活,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能量,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
高考成绩出来时,她几天都在沉默,“她原本不只是这个分数。”林广录说。但于莹想尽快读大学,“没有条件再复读一年了。”
7月28日晚上,老师通知于莹,她被吉林财经大学录取了。第二天,于莹就收拾行李,准备来长春,“去打打工,赚点生活费,让爸爸压力小一点。”她说。
于莹学的是注册会计专业,“毕业后直接工作,边工作边学习,以后考研、考博,在城市里买房,让爸爸住楼。”于莹的笑容坚定很多。
活动反馈:企业捐2万多助学杨柳晶
“我们想帮帮杨柳晶,一个农村孩子能考这么好的成绩,对其他孩子也是鼓励。”28日,司女士打来电话说,济南食府烤鸭店组织员工助学,一天组织捐款22090元并汇了过去,“希望这笔钱能够帮助杨柳晶完成大学学业。”
帮助杨柳晶的还有冯女士,“我给孩子打去了6000元,能帮孩子一点是一点。”
王先生今年75岁,看了李桂琪的故事,很感动,“那孩子挺不容易的,家里条件不好,可孩子一直坚持学习,成绩挺不错的,我想帮她一把,帮她把大学读下来。”
想帮助李桂琪的还有张女士,“我家也在二道住,离孩子挺近的,我想去看看孩子,想办法帮帮她,怎么也得帮孩子完成大学。”
三、一位爸爸因开法拉利接送孩子上下学被踢出微信群
近日,某城市一家长开法拉利跑车送孩子上学,在学校门口,被其他孩子的家长看到了。
当晚,老师在家长群向这位家长建议,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接孩子上学。理由是:会引起孩子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该家长回怼,却被移出微信聊。
此事一经报道,网友们炸了。
有人说,这确实会对孩子们造成不好的影响;有人觉得,不是现在的孩子攀比,而是家长们太玻璃心了;还有人认为,物质永远存在,怎么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才是硬道理!如果怕孩子攀比,父母就应以身作则。
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开跑车的家长是某公司的一名高管,年收入数百万元。
他认为,钱是自己辛苦赚来的,不偷不抢,没啥不对,自己只想给孩子最好的物质保障,不存在攀比心理,也没必要专门再买辆“普通”的车。
可能因为这番辩解,这位家长,最后被老师移除了家长微信群。这样的结果,是他所没想到的。开法拉利接送孩子,难道错了吗?
该事件一经报道,很快在微信朋友圈刷了屏。
各方观点——
1、普通家长认为接送孩子没必要开豪车,应该低调点。
2、老师则认为开豪车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教育。
3、开豪车的家长则认为我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条件,不存在炫富因素。
虽然这段聊天记录背后的具体情况还有待查证,但该事件已引发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就这个事件,椒江、路桥、仙居等地的一些老师和家长朋友纷纷向“台州教育”发来个人想法。他们具体说了啥,一起来看看
@椒江区实验小学陈老师:如果学生出现攀比心理,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教育,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车只不过是代步工具,只要能遮风挡雨就行,关键看心态。周润发作为演艺界的知名人物,他平时喜欢乘公共汽车,搭地铁,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他的尊重。另外,个人认为安全更重要。如果不注意交通安全,即使驾驶世界上最名贵的汽车也没有用。
@台州市实验小学蒋老师: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受金钱观和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上不乏攀比现象,此类现象也时常出现在校园中。学校门口接送的豪车,学生的穿着打扮、平时的交流话题,无形中体现一个家庭消费的层次,这也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但是,作为一个接受教育的个体,特别是低龄的孩子,他们的观念多少也会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感情是纯粹的,不该受到物质误导。
@白云中学一家长:开法拉利没有错,开普通车也没有错。对一个事件,有不同的观点很正常,错的是双方之间没有良好沟通,一言不合就互怼。如果能够用更舒缓的语气进行沟通对话,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另外,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坐公交车、坐豪车、坐电动车,老师都应平等对待,在老师的眼中都是同样的学生。
@椒江区实验小学一家长:如果家长觉得车子只是代步的工具,那不管面对什么车,自己都能保持平常心,也可以巧妙教育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强大。鸟儿敢在枝头睡觉,并不是因为相信树枝不会断,而是自己有翅膀!教育,其实是一场心灵的养育,是一段很长的旅程,仅有美好的初衷远远不够,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应该多点交流、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让孩子到达美好的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路桥三中陈老师:开什么样的车是家长的权利,正确物质观的建立,不是杜绝孩子接触所有的奢侈品,而应该传递给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孩子追求合适的消费理念,这才是减少攀比心的关键。
@路桥中学一家长:家长和老师的重点都应该放在如何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同阶层的人群,这些都是没办法改变的事实,要让孩子勇于接受现实,不断转化为动力,让自己变的更优秀。
@路桥中心幼儿园一家长:过于放大消极因素,缩小积极因素,孩子本是不懂的,是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逐渐形成价值观,若是家长放大积极因素从积极角度去引导又何来攀比之说。
@仙居县安洲小学朱老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倒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教育契机。就这个事件,我认为家长和老师双方的理解都出现了偏差。家长们的潜意识里觉得只要出现“炫富”行为,必然导致攀比心理。因此夸大了事件导致的后果。跑车家长的敏感是把意见当成大众的仇富心理,自觉站到众人对立面,并与之互怼。老师很冤,本应起到调节疏通作用,却被普世价值观裹挟,做出踢跑车家长出群的决定,客观上对事件进一步发酵起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让教育回归教育,让孩子成为孩子,把它当做一件平常事看待吧。孩子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是非分明,但也肯定不是某些人想的那样没有主见。
@仙居县白塔镇第一幼儿园泮老师:开跑车是自由,开普通车是自由,走路也是自由,如果孩子有议论或者攀比心,那就应该由老师和家长引导,毕竟树立价值观才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仙居中学一家长:我觉得老师对此事的处理方式上欠妥。如果有其他家长向老师反映了相关情况,老师觉得他们反映的情况有一定道理,完全可以找开豪车的家长进行私下交流。这位老师在家长群里公开向开豪车的家长喊话,那就有种向该家长施压的感觉。从那位家长的回复看,属于平时挺高调的那种吧。
这一事件一经传开,引起不少媒体的关注,看网友怎么评论
@中国教育报贾*艺:谁也不能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境界和成就,不是要靠大房子、名牌衣服、名牌鞋来证明,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内涵来证明。给孩子最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赚取更好的生活,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中国青年报土*绒:其实,一个孩子怎么看待一件事物,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引导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归根到底,假如家长觉得车子只是代步的工具,那么不管面对什么车,自然都能够保持平常心。但是,假如家长自己就觉得车子是财富的象征,是区分人群的标准,那么,孩子当然也免不了这么想。
@澎湃新闻熊*志:在孩子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的确要对炫富保持警惕,不过没必要过度敏感,甚至矫枉过正。要求开跑车的家长低调,以为就此能规避孩子的攀比心理,这种鸵鸟心态才真正“不利于教育”,所反映的还是一种对孩子价值观教育上的偷懒。
四、乖巧女已经上小学了校车接送父亲不再操劳
一位智障父亲,平时的他什么也不懂,任性起来甚至要打滚撒泼,可曾经的他,每天都会骑着一辆小三轮车,到幼儿园里接自己的女儿。接女儿、心疼女儿,仿佛已成为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件大事,也只有在面对女儿的时候,他才会安静下来,流露出父亲慈祥的眼神。这样的父女情,曾感动很多椰城市民。偶然间父女深情打动记者
去年5月份,偶然之间,本报一位摄影记者,在海口市龙昆南路看见了一对父女,父亲卖力地骑着稍作改装的三轮车,女儿则坐在三轮车后面,摇头晃脑地数着手指做数学作业。好像遇到了不会的难题,女儿开始在车后撒娇,父亲把车停靠在路边,趴在三轮车支架上,和女儿一起算算术。可父亲也算不出来,女儿说:“爸爸真笨。”父亲也是憨憨一笑,摸摸女儿的头继续骑三轮车。
父女之情的短暂一幕,却深深地感动了记者。这对父女深深地吸引着记者。经过寻找,记者在昌茂花园里找到了父女俩的家,也知道了他们的故事。智障父说接女儿是头等大事
原来这一家姓孙,来自河南信阳,这位父亲在小时候生了病,从此以后就智障了,后来好容易娶到了老婆,在生下女儿不久之后也走了。
女孩的爷爷老孙在四、五年前带着智障的老婆儿子、孙女琦琦来到海口求生。凭着老孙的按摩手艺,开了一家小按摩店。这是店面,也是家。总共只有30多平方米,一家四口挤在这里。孙爸爸平时什么也不会做,可唯一清醒知道的是,每天要接送女儿,这是头等大事,必须是自己去,不许别人代替。琦琦做作业的时候,也要在边上看着,老孙说:“儿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就是会疼女儿。
尽管家里经济比较紧张,可仍然努力地生活着,老孙家唯一担心的就是孙女琦琦上学的事情。因为户口不在海口,几千元的择校费成了家里的心病。乖巧女上小学了校车接送
智障父和乖巧女的故事,经本报记者报道后,感动了不少市民,更有几所小学向琦琦伸出了橄榄枝。网络科技时代海口实验学校更是提出免费让琦琦上小学和初中(共9年),免去近10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
今年1月2日下午,当记者再次来到老孙家时,看到琦琦和爸爸正亲昵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有人来,琦琦甜甜地一笑说:“奶奶去买韭菜啦!”说着就跳下沙发,拨了爷爷的电话。琦琦剪短了头发,以前的羊角小辫变成了学生头,不过个子更高了,也更爱笑了。
“三轮车用不上了,也不用接琦琦了,现在学校的校车都在小区门口接送。”说话没多久,老孙就回来了,他看到记者非常高兴地说,琦琦今年9月份就开始上小学了,而且周一到周四都在学校住校,周末才回家,学习成绩也很不错,上周开家长会,琦琦的数学和语文都考了90分以上呢!
“琦琦现在喜欢语文课和数学课,不过最喜欢体育课啦,可以大家一起玩!”琦琦笑着说。老孙说,孙女上小学是大事,多亏了媒体和社会的关注和帮忙,现在解决了。虽然琦琦的户口不在这里,可能考大学还需要担心,但走一步算一步了,至少能安心地过9年。
五、太危险!上下学途中的“不定时炸弹”,一定要告诉家中接送孩子的父母!
不久前,小编看到一篇帖子
《没教会老人遵守交通规则,就不要让老人带小孩!》
网友在帖子中说,有老人带着孩子在马路上来回走,非常危险。并且,开电动车带孩子闯红灯的老人特别多。
网友评论:
Waa:一些说不通的老年人你一说,觉得没面子就跟你发火的。什么那么多年就那么走的不要紧啊小孩自己去接啊什么的
oо○娃ぁ娃○о:如果不放心,可以问问学校有没有校车,我也怕我妈这样,每次跟他出门都是人家走他也走,不管是不是红灯,搞得等红灯的我好像错了一样中国式过马路,人多一起过,不管你是不是红灯
胡神仙:老人都这样
甜甜的棒棒糖:有些人是以为车子会让他们的,也不敢碰他们。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有时候车子刹车失灵了呢,司机没留神没看到你呢。碰了痛苦的是你自己啊,车子有保险公司的。现在基本上都保一百万了,不怕轻轻的碰你一下。
yang→_→玲:刚经历过,真的是危险到爆了
zwnigo:希望她的子女看到,孩子的爸妈好好引导
看完小编心里五味杂陈~
虽说这样的题目乍一看对老人是不太尊敬
可是,似乎……
说的还真是那么个理……
如今路好车多交通环境复杂
但老年人或因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或习惯于交通出行旧习未适应新环境
成为道路交通违法的“主力军”之一
也成为交通事故受害的“高危人群”之一
今年来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老年人占43.1%
八旬老人遇车祸身亡!这个致命的错误,可能你也犯过……
11月20日晚上21时许,深圳的胡女士接到警察的电话:她的父亲胡永久,一位年过八旬的老战士,行走在宝安区中心路新丰苑路段时,被一辆大客车碰撞致死……大客车的行车记录仪清楚录下了整个事故过程
事故发生前,胡永久正行走在机动车道上,距事发点北侧90米处就有人行横道过街设施。
而为什么胡永久会行走在机动车道上呢?他居住在道路的对面,完全可以走人行横道经过的,或许是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如果老人走的是斑马线,也许是可能避免这起交通事故的……
如今,年轻人工作繁忙,
为了照顾老人,
也为了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学,
很多人都把父母接到城市里生活。
然而由于很多老人来自农村,
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交通违法造成的事故危害就更大。
来看看身边这些惊险动作
▲贺州大叔各种姿势开摩托!车上坐着4岁小孙女!
▲老太骑车电车带着孙女在玉林城区一环茂林路口丽晶酒店门前路段逆行
▲斑马线前刚巧是红灯,老太太不顾安全,强行拖住孙女一起直闯红灯。
▲玉林爷孙4人开电车游五彩田园,因不注意观察来往车辆发生车祸。
▲明显超载
▲带着孩子乱穿马路
▲手抱孩子开车
▲带着两个孩子(违法载人)还骑在机动车道
看到这些画面相信大家心里无不为他们捏了一把汗~爱孩子的心老人们肯定有,只是交通安全意识不强的他们也许并不知道,不走人行道、闯红灯、逆行、超载……危害有多大,他们心里想的可能只是孩子上学要迟到了,得走近路;孩子放学肚子饿了,得赶紧回家……所以啊,我们做儿女的,除了要疼惜老人,更要重视老人的交通安全教育。
屏幕前的你,
如果就是年长者,
请从现在起文明参与交通;
如果家中有老人长辈,
请提醒他们遵守交通规则;
如果也有老人接送孩子
请每天出门不望唠叨一句:
妈(爸),路上一定注意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