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回应高管辞职
2月21日,针对“汇源果汁34天6名高管辞职”、“债务问题未解,高管纷纷脱身”等信息。汇源新闻发言人李生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近日网传的一些关于汇源身陷危机、高管脱身的信息与实际情况多有出入。”李生延表示,汇源果汁目前经营状况良好,尤其在春节销售旺季,汇源铺货量及销量均强于2018年同期。
1、停牌引发猜测
无风不起浪。汇源果汁之所以在近期受到关注,起因是2018年,伴随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紧缩,汇源果汁和许多中国企业一样,“钱包”有些紧张。在2018年4月,汇源果汁因涉关联公司贷款问题而宣布停牌,至今尚未复牌。对此港交所为汇源果汁列出的满足复牌条件的最后期限为2020年1月31日,距今已不足一年的时间。如果汇源果汁不能在明年1月底前达成所有复牌条件,港交所将取消其上市地位。
停牌期间的高层人事变动更加敏感,也更容易引发外界猜想。综合媒体相关报道及汇源果汁近期公告来看,2019年以来,共有包括执行董事崔现国、独立非执行董事赵亚利在内的6名高层人士辞职,正是这些人事变动信息,让外界猜测汇源果汁是否已陷入停牌及债务危机。
2、高管辞职另有原因
事实上,2019年相继请辞的6位高层人士,可谓各有原因。1月13日晚间,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崔现国因自公司退休辞任执行董事之职。据李生延透露,崔现国的辞职原因确为退休,与外界传言的债务问题无关。此外,李生延还称:这几年汇源果汁陆续加入了一些更具活力的80、90后年轻人,正在各个岗位驱动着汇源加速发展。据其介绍,现任汇源气泡果汁事业部执行总裁咸晓芳就是90后。
1月21日汇源果汁发布的公告显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策略及发展委员会成员赵亚利的辞职原因为“因其他工作职责”。李生延表示,赵亚利同时担任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其此次卸任汇源果汁相关职务,则因协会工作及相关规定需要,与汇源果汁停牌一事无关。而于近期辞职的汇源果汁独立非执行董事梁民杰、许清流、阎焱,均为投资人或投资机构代理人,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是汇源果汁高管。
3、经营情况良好
一系列外界的猜测之下,汇源果汁的核心问题是生产、研发、销售端的人员是否稳定,当前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据李生延透露,汇源在产品生产研发端、销售端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直非常稳定,均在汇源工作多年,且有着丰富的运营及管理经验。
主要负责生产的汇源果汁副总裁孙永国表示,汇源果汁目前正常生产,并未受到任何影响。而主管销售的汇源果汁副总裁王建国则称,刚刚过去的春节销售旺季,汇源果汁销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在营销方面,春节期间汇源果汁携手国航,成《中国之翼》杂志新年封面,并频频出现在北京卫视春晚及元宵节晚会等节目。
在北京地区的超市走访中发现,无论是家乐福、沃尔玛、卜蜂莲花这样的跨国卖场,还是世纪华联、物美一类的国内超市,汇源果汁品类齐全、被摆在货架上显眼位置。而在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业态内,汇源果汁也仍然是消费者乐于选购的饮品。在天猫汇源果汁旗舰店,仅1L装汇源100%橙汁单一规格产品,月销量也近3万盒。
一、汇源要离开我们了?停牌快一年且负债累累!已连亏6年
提起小时候经常喝的饮料,汇源果汁一定是首当其冲。作为果汁品牌的老字号,汇源果汁可以称之为是小时候的味道。但是汇源果汁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还是没有逃得过时代的变迁和人们口味的变化。汇源果汁目前已经是停牌一年的时间了,不但如此,就连公司的董事也是在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内先后离职了三名。汇源要离开我们了?负债114亿停牌9个月!已连亏6年。
负债43亿导致停牌,汇源或将退市?
其实汇源果汁到现在已经是停牌一年左右的时间了,而停牌的原因是因为汇源集团违规借贷了将近43亿元,但是这笔借款是不被认可的,不但没有经过董事会的同意,而且并没有任何的协议签订。虽然汇源也是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按照相关要求提出了复牌的请求,但是时至今日为止,调查的相关事宜并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汇源的复牌没被通过,仍然处于停牌状态。
汇源集团现在也是迫在眉睫,目前的汇源集团已经是停牌9个月的时间了,如果到了2020年仍然没有完成港交所列出的条件,那面临汇源集团的很有可能就是退市。毕竟到时候的港交所就会取消汇源集团上市地位的程序,曾经一代饮料巨头,有可能就此没落。
亏损6年,负债超过114亿
汇源集团的内部也是人心惶惶的,在停牌之后的汇源也是乱成了一锅粥。就连原本早就应该上报的2017年的全年业绩,也是一拖再拖,到现在也是没有明确的公布下来。但是有数据显示,就单单是截止到2017年的时候,汇源的负债总额已经是高达114亿。再加上可口可乐公司原本向汇源抛出来的橄榄枝,让汇源可以起死回生。但是恰逢《反垄断法》的颁布,彻底的将汇源的后路断掉。
到现在为止,汇源已经连续亏损6年。到达巅峰到彻底陨落,汇源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让曾经人人喜爱的汇源果汁沦落到今天这副田地。试想一下,如果在08年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没有想要对汇源进行收购,汇源会不会不至于到今天这个地步?
高管离职,连年亏损,汇源还能挺过这一劫么?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汇源集团也是想尽了很多办法想要增加营收,挺过这么长时间的寒冬。但是效果平平,在过去几年中的汇源集团除了之前的果汁之外,还推出很多出新品包括冰糖葫芦汁,还针对不同年龄段和口味,推出适合儿童和年轻人的不同产品。
但是面临着三名高管的相继离开,再加上长时间的亏损。汇源公司的这些大动作还是没有让汇源的现状回暖。汇源公司甚至是不惜重金请苏盈福做行政总裁,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苏盈福也是离开了汇源集团。连续的重创,让汇源的前途未知,汇源能不能挺过这一劫难,将会是未知数。
二、“第一”品牌的衰落:股票停牌九个月,汇源能重新占据市场吗?
中国有不少的民族品牌,其中在饮料市场十分有地位的汇源就属于一个民族品牌。只是辉煌的局面也只是过去式了,在2016年以前,汇源果汁连续十几年都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而且以前的电视上也经常能够看到汇源果汁的广告。不过现在汇源果汁面临的局面却是股票停牌,股东相继离职的情况。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汇源集团就已经有三位董事离职了。1月21日汇源集团发布公告,表示公司非执行董事赵亚利辞职。根据资料显示赵亚利还担任过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的职位,这已经是汇源集团在半个月内出现的第三次高层离职了。在1月10日和1月11日两位担任公司高层的管理人员也都相继离职。
其实纵观汇源集团相继出现人事变动,与公司之前因为违规借贷导致股票停牌有关。违规借贷达到43亿遭到了停牌的局面,公司已经有着“退市”的风险了。而高管相继离职也有着推脱责任的“嫌疑”。
从2014年开始汇源果汁的负债率就出现了大幅上升,利润也呈现负增长的情况。到了2016年汇源果汁的负债就已经达到114亿元之高了。面对这样的高负债公司只有依靠“停牌”来得到短暂的缓解。
从2018年的4月份开始,汇源的港股开始进行停牌处理。到现在已经长达9个月的时间了。因为这一举动市值缩水了53亿港币,市值蒸发超过120亿港币之高。以前在国内市场十分受欢迎的饮料品牌,为何突然之间就面临这样的局面了呢?
纵观汇源集团旗下的公司来看,有着北京汇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这些子公司的经营业务不仅包括消费品终端的食品饮料生产销售,还有着上游果业、葡萄酒产业以及农作物种植等。包括在旅游、房地产以及文化娱乐这些领域都是有所涉及的。
而且一直以来汇源集团十分重视果蔬的质量,对于果汁的原材料这一块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公司在果蔬原材料这一块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可能也正是因为汇源一直将重心放在原材料这一块,从生产到制造等环节都亲力亲为,导致公司的精力被耽误。这样也影响了汇源果汁的快速发展进步。
对于公司欠下的42.82亿元违规借款,汇源集团表示借款只是为了帮助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应对临时运营资金。那么是什么造成了汇源果汁的业绩一直比较低迷呢?
其实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中也能够看出来一些问题,在负债率这块汇源集团每年都在增加,财务成本这一块过高。但是纵观2016年的利润只能达到5.35亿元,这样的盈利根本就无法支撑汇源集团庞大的经营成本。加上汇源果汁实行的折旧摊销和变卖厂房,在物业这一块的损失也比较大。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汇源集团的扩张就是不断投资新的工厂。但是大规模投资建厂如果只是不断重复的扩张,在一个饱和的产能上扩张的话,投资与收益是不成正比的。
汇源集团一直都是以中高浓度的果汁作为主打产品,为了能够在低浓度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汇源不断推出新品,包括冰糖葫芦汁、百利哇等果汁产品,不过市场对这些新品的反响都比较平淡。
事实确实如此,在高浓度果汁市场呈现饱和状态时,低浓度果汁市场开发的并不理想,那么自然会导致汇源果汁的产能过剩。加上因为每年使用土地又需要支付大量的成本,这样也就造成了汇源集团在财务成本上的压力太大。只能采取裁员和变卖的行为。
而且在企业管理这一方面,汇源集团一直也受到了广泛争议。因为集团的创始人朱新礼有着“乡土情结”,不少汇源集团的员工都是来自于山东老家的,这对于整个集团的管理也造成了阻碍。按照如今汇源集团的情况来看,公司目前的经营状态并没有什么改善。加上又出现了多名高管陆续辞职的情况,不知道汇源集团之后会不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化。朱新礼还能让已经陷入“危机”的汇源集团重新走向辉煌吗?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汇源果汁在2020年1月之前还是达不到复牌条件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被取消上市的资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