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资产故障
2月22日下午,多位网友在微博上反应,自己在京东金融App中的理财资产被系统清零。
“我的资产为什么突然不见了”,一张微博网友发问小京灵(京东金融机器人客服)的对话截图显示,软件内的机器人客服对相关问题答非所问。同时,也有网友表示京东金融的人工电话客服无法接通。
京东金融客服表示,本次事件是系统升级导致的故障,用户资金和收益不会受到影响。
一、市值近2000亿 京东金融为何要卖掉所有金融资产?
3月23日上午,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长城战略咨询、中关村银行联合发布《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164家企业上榜。京东金融以76.9亿美元的估值排名第15位。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香饽饽
据投资行业人士消息,京东金融接近完成拆分后的首轮融资,金额超过130亿元。根据之前的消息,本轮融资已经初步敲定了领投方中金、中粮等,他们将占据约100亿份额。多家机构根据京东金融的各项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测算,投前估值已经达到1200亿的京东金融,此轮融资落定后,估值将达到1650-1900亿元。
自成立以来,京东金融其实一直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2016年1月,京东金融首次融资,便获得了包括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保险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达到466.6亿,成为仅次于蚂蚁金服、陆金所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2017年初,京东金融为了从京东集团拆分,启动了总额为143亿元的A+轮融资,其中京东集团出售其持有的28.59%股份,开放给新投资人和以刘强东为主的管理层认购。本轮融资完成后,京东金融估值已经接近600亿。
在蚂蚁金服的阴影下茁壮成长
事实上,国内现在新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无不在蚂蚁金服这座大山下瑟瑟发抖。作为晚到8年的后来者,而且和蚂蚁金服在多个领域有直接碰撞,为何资本仍然青睐京东金融?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都看到了蚂蚁金服漏下的一块大蛋糕。
从其全称“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可以看出,蚂蚁金服一开始就普惠金融,直到现在,其发展方向还是以“接地气”为主。在接近空白的高端金融服务市场,用户虽然少,但是净值高。京东金融盯准这一点,抢占了前人留下的市场空白。
目前,京东金融包括了智能投顾、东家财富、资产管家、企业金库等,对于高净值客户来讲,京东金融几乎能满足他们资产配置的所有需求。从功能上讲,它更偏向资产配置,投资理财,而不是日常缴费和支付。
例如,资产管家提供了房产和车产估值服务,帮助打理全部资产负债。这一点,可以更好的服务于高净值客户,帮助他们了解并规划自己的资产。
智能投顾可以根据用户风险偏好和特点,只能设计符合用户需求的理财产品和投资组合,而平台上又可提供基本上涵盖了所有资产配置种类的金融产品——不仅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等门槛较低的大众理财产品,还包括了私募股权、阳光私募等100万起的高端客户理财专属产品。可以说,它能满足高净值客户的一站式理财需求。
未来要把金融资产全卖掉?
虽然在金融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京东金融清醒地认识到,做金融并不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根据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的规划,未来,京东金融将把全部的金融资产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京东金融扮演的角色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即全部业务转为ToB,做科技型产品服务。换而言之,京东金融将从自营金融,转为服务商。
他透露,京东金融未来会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往金融机构转移,包括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等,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或者京东金融帮金融机构在它的基础上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的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
对于京东金融的这种改变,很多人不太理解,毕竟,与京东金融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们比如蚂蚁金服等相比,京东金融几乎是奔向了相反的方向,而对手们很多在致力于打造一家金融机构。
陈生强对此的解释是,他想把京东金融“变成一家现在可能还没有的公司”。这种情况下,京东金融未来就可以跳出金融行业发展的天花板,不仅只局限在银行、保险、券商,还可以服务别的行业。中国的第一产业跟第二产业数字化程度并不高,京东未来可以跟它们去做结合。
二、独立的日子不好过?传京东金融2017年净亏达20亿元
9月12日,自媒体新流财经曝光了所谓“京东金融核心数据”:2017年收入达16.52亿元,净亏20.87亿元,白条金条余额485亿元。对于上述数据,京东金融回应蓝鲸TMT记者称,经过京东金融内部核实,“该文章所引用数据具有片面性,不是京东金融集团整体财务数据,不能代表京东金融集团整体经营情况。”而对于真实的财务数据,京东金融表示目前暂不公开。
2017年8月,京东金融正式完成VIE拆分,成为独立个体。
但独立后的日子却并不乐观。一份京东金融向评级公司提交的信息显示,2014~2016年,京东金融净利润分别为-3.24万元、-143.27万元和-5.68亿元,连续亏损三年。这样的颓势持续到了2017年。
2017年京东金融营业亏损高达20.84亿元,净利润为-20.87亿元。2016年及2017年净利润为负,总资产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主要由于管理费用增加导致。
但另一方面,据自媒体新流财经拿到的关于白条的资产支持票据的说明书来看,京东金融在2015-2017年期间,营业收入有很大幅度增长,2017年达到了16.52亿元,较2016年增长1.69倍。而在2016年,其营业收入为6.13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339.58倍。
营收的增加,主要由于运营支持服务费收入和技术服务费收入增加。但由于京东金融还处于扩张期,人工成本和市场推广活动增加,导致其营业成本快速增加。
据新流财经拿到的报告数据,截至3月末的2018年第一季度,京东金融实现净利润2140万元,实现阶段性扭亏为盈。
2015~2017年度,京东金融资产规模逐年增长,截至2017年底,京东金融资产总额达268.68亿元,较2016年增长135.47%。其中其他应收账款和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较高,分别为48.76%和47.15%,是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
京东金融2017年末负债总额182.08亿,比2016年末上升438.98%。负债仍以经营性负债为主,主要为流动负债中的其他应付款,债务负担一般。
从界面新闻目前拿到的京东金融独角兽系列募集说明书来看,京东金融目前信贷余额还有700亿,与此对比的是蚂蚁金服的6000亿。
另一个数据来自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蚂蚁金服:从支付工具到金融服务平台——金融独角兽系列之一》研究报告,截至2017年末,京东白条金条贷款余额485亿元,而蚂蚁借呗花呗两项合计约3000亿元,其中花呗余额已达992亿元。
在线上消费金融的竞争中,白条比花呗早一年上线,但并没有展现出先发优势。花呗、白条的在贷余额增加,各自依赖阿里、京东电商业务的交易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阿里电商、京东商城之间的差距。
京东金融独角兽系列募集说明书显示,2017年京东白条累计放贷规模超2000亿,供应链金融累计放贷规模超1000亿,全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2017年花呗累计放贷规模超9000亿,借呗累计放贷规模超5000亿,全年税前利润达到131.89亿元。对比明显。
京东金融独角兽系列募集说明书中,京东金融描述自己业务情况
京东金融主要有三块业务,分别为消费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以及支付业务。
消费金融业务中被大家认知最广泛的就是京东白条,目前,活跃用户有3亿,白条贷款余额为485亿;其余还有消费分期贷款(场景贷款,如租房、教育等),金条(现金贷,优质用户现金贷款)。
供应链金融业务累计服务超过20万家企业,累计发放2100亿元贷款,其中JD保贝定位于自营平台供应商,利率远低于小贷公司;JD小贷定位于开放平台(POP)商家,提供信用贷款。
支付业务上,2017年,绑卡累计用户数超过2.2亿,累计交易额超过3万亿,实现业务闭环。
JD钱包是JD金融支付业务的基础性产品,JD闪付其将卡号捆绑在Apple Pay、华为Pay等手机支付工具上,与银联合作,可实现在银联闪付POS 机上支付;线下消费场景布局进行中,布局NFC技术,迎接支付新时代。JD 闪付上线一年来,线下交易规模增长近1000%。
另据天眼查显示,今年4月3日,京东金融注册资本进行了一次变更,由32.08亿元变更为25.74亿元,注册资本减少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