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停课打扫校园
3月8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的学生爆料:学校要求所有大一学生停课打扫卫生,按学院轮流排,一个学院一周,还要记1个学分。校团委副书记称这是“劳动课”,大学生在劳动方面做得较少,希望能加强他们对劳动课程的关注。
对此网友也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开个厨艺课,食堂都不用请人了,再开个领导力课,让校长滚蛋吧”“学校领导每天养尊处优,大腹便便,连自己的办公室都是专人打扫的,他们最需要劳动了,我支持让领导天天打扫校园!”“毕业的时候是不是还能拿到保洁专业的毕业证”“德智体美劳,劳动本来就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好吧”
以往我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限于两端,高端层面强调“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世界等观点,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点,到学校落位中,往往大而笼统,难以接地气和具体落实;底端层面强调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等
实操时则往往把劳动教育混同于普通务工和劳作。更大的问题在中间层面,没有理论框架和实施体系,如什么样的劳动适合育人,哪些劳动适合哪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发展,劳动怎样育人,劳动与教育怎样一体化设计,劳动教育如何指导,劳动教育成效如何评价等,研究和实践比较粗疏,甚至存在许多盲点和模糊概念。
我觉得倡导劳动是好的,但是轮流停课就没必要了吧,小编以前上高中的时候学校也有安全劳动周就是一个班级打扫整个学校,那时候我们都是趁着早读去打扫的,或者午休还有下午放学的时候,打扫完就赶快回来读书,小编个人认为校园劳动教育是一定的但是不能影响学校,毕竟学校主要就是让人学习的地方大一学生轮流停课打扫校园,不扫补考重修,考保洁证?
一、高校上热搜,大一停课打扫校园不扫补考重修,凡事都要两面看!
3月8日,有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学生在网上爆料称:学校要求所有的大一学停课打扫卫生,按照学院统一安排,一个学院一周,还要记一个学分。学校的相关领导称这是劳动课,大学生在劳动方面做得少,希望他们能够加强对劳动可能的关注。新闻一出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的网友表示,为什么不开一个厨艺课,学校食堂都不用请人了这样多好。
其实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不能够一棒子打死,但是也绝不能姑息不好的一面。如果学校方面真的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加强学生对劳动的关注这本来无可厚非,当做实践课也不是不可以,很多学校也有类似的劳动课,甚至有的学校还上了中青网,国家的态度也是支持的,不过没有停课,边实践边上课,初衷是好的,让大家体会劳动的快乐和辛苦,感恩父母工作人员。
但是这个学校涉及到停课一周就做的有失偏颇了,很多学校的老师工作任务是很多的,哪怕有一节课没有上都会找时间补回来、因为老师还要做研究,很多老师校外很有兼职,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停课。不过真的想这样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性大可不必停课,可以整体规划一下,设立一些劳动实践课。
有的网友提到,一流大学搞科研,二流大学搞教育,三流大学搞纪律,四流大学搞卫生。虽然这句话说得很对但是放在这件事情的评论上是不太对的。虽然说有的学校却是存在公权私用的事情,比如说一些老师的办公室也要学生打扫,连喝茶的茶壶也要学生们给清理好,学生是来读书的,家长在家里都不愿意累着孩子,整天拿锻炼学生的借口来敷衍,这种做法令人气愤。
很多老师还是很好的,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事情,遇到困难的事情需要学生帮助的时候才会找学生帮忙,不过都会给学生一定的回报,请他们喝水吃东西。大家都是平等的人,真的没有必要觉得高人一等。
总而言之,笔者觉得没啥毛病,按签到给学分,算作课时,只是停了专业选修课。大学逃课现状什么样子大学生心里应该也清楚。以前小学初中的时候学校也会组织扫马路和学校附近的居民区呢。
二、大一学生停课轮流打扫校园,劳动教育仅依靠一周的“劳动课”?
相信很多人在求学的过程中,都经常会受到老师的教导,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即劳育,是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不少人都上过学校开设的劳动课,在固定的时间打扫教室或者校园,完成劳动任务。但仅凭劳动课,就一定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吗?
近日,根据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学生爆料,学校要求所有大一学生停课打扫卫生,按学院轮流排,一个学院一周,还要记1个学分。校团委书记称这是“劳动课”,大学生在劳动方面做得比较少,希望能加强他们对劳动课程的关注。由此引发了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吐槽,甚至称“再开个厨艺课,食堂都不用请人了”。
从爆料视频中可以看到,“劳动课”需要持续一周,而且这一周除了“劳动课”之外,没有其余课程,学生只需要轮流在负责的区域里打扫卫生就行了。学生打扫完卫生之后也不能离开,需留守在打扫区域到一定的时间点。很多学生打扫完之后无事可做,只能拿起手机坐在路边,要么聊天,要么玩游戏。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劳育,是指培养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的教育,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劳育课程需要对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同时进行教导。而此大学只是通过所谓的“劳动课”让学生打扫校园,除此之外在没有别的劳动教育。所以才会让许多网友认为学校只是把学生当做了免费劳动力,而不是踏踏实实地进行劳动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劳动教育,即人的劳动品质的培养,不仅是未来好的公民或不好的公民的教育,而且是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劳动不仅具有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上的意义,而且更具有道德修养和精神锻炼上的意义。学校在劳动教育时,着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乐于劳动和勤于劳动的意识。
劳动技术教育是从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和有效方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人的性格形成和人格的完善也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光凭一周的“劳动课”,以学分为由强制要求学生打扫校园,不仅不利于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甚至催生出学生厌恶劳动的意识。学校在施行劳动教育时,要多方征集意见,制定出可行的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
学校培养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缺一不可。一个德行好的人、智慧高的人、审美好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学校在施行劳动教育时,需要兼顾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可笼统地认为,劳动教育就仅仅依靠“劳动课”打扫校园卫生就行了。
三、大一停课打扫校园,出现的几个质疑有道理,一些质疑很可笑!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一项新规定,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个学校要求大一学生停课打扫校园,详细点来说,就是一个学院一周,同时这项活动还会记1个学分。校团委书记称这是“劳动课”,这个劳动课所持续的时间中,学生没有其他的课程,同时打扫完卫生也不可以离开,需要在负责的区域里待到一定的时间才可以。于是很多学生就会玩手机聊天等。
随着这件事的发生,出现了很多质疑的声音。其中几个质疑算是比较有道理的,而一些质疑十分可笑,感觉完全是为了质疑而质疑。
学校是请不起清洁工了吗?没有老师的陪同,这样的行为称作是教育,太过敷衍了吧?劳动课真的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吗?扫地能对专业作用起到什么效果呢?停课是不是太过于小题大做了?这些质疑有的只是情绪的宣泄,有的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但是混杂在那些可笑的质疑里,让这件本来没什么的事情,显得格外奇葩。
以前的大学生,算是一个特别高端的符号,这些年虽然大学生的人数逐渐变多,已经在实质上没有了当年的光环。但是在进行报道的时候,还是习惯性得将大学生这个群体特殊化。大学生做劳动课,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如果大学生参加劳动课需要如此质疑,那么劳动课应该让什么人来上?大学生的德育教育怎么教?
很多人可能会说一些高深的理论,诸如潜移默化的培养,素质教育一类的东西。但是这些的实质意义在哪里?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而大学生的劳动课再怎么不合理,在实质上依然是让这些学生体验到了所谓劳动的。如果因为觉得这样的劳动课无法获得相应的意义,就不举行的话,那么什么课程是可以确定获得相应的效果呢?语数英吗?专业课吗?哪怕是大学,很多上的课也是对于一个人来说,毫无意义的,但是你认为没有意义,就可以不上吗?
与其说现在的大学耽误了学生,不如说现在社会上空谈的风气耽误了学生。如果说这个学校是因为校领导贪污了清洁校园的钱,那么可以吐槽,如果是这个学校将劳动课作为体罚等内容,那么可以去骂,现在只是单纯得让人劳动,教学任务没有耽误,(停课的课是可以之后补的),背后的所谓腐败没有石锤,网上就骂声一片,那么大学生怎么才是对的?每天在宿舍玩游戏,逃课恋爱聚会,这就对了吗?
如果大家质疑,希望可以直接质疑劳动课的背后,有没有什么不规范的操作,但是不要质疑劳动课本身带来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质疑,不过是不负责任的骂街和责任抹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