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蛳粉申请非遗
有网友在ins上发现,某韩国网友发布了一张吃螺蛳粉的照片,指出螺蛳粉兼具拉面的韧性、泡菜的鲜香酸甜和火鸡面的辣味:“是我们大韩民国流淌在血液里的传统口味!”并在po文中发出了想为螺蛳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一众韩国网友留言表示支持,还有在中国的韩国留学生表示可以帮忙从淘宝上代购螺蛳粉。留言中有疑似中国留学生回怼“螺蛳粉是中国的,拒绝‘被韩国’”。
一、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 连商纣王都是韩国人
近几年网上关于“韩国申遗”的讨论有不少,主要原因是韩国各种申遗行为无下限,引发网友调侃。在调侃的过程中有些是真实的,有些不乏网友自娱自乐的段子。上面几张截图看得出韩国网友很喜欢吃螺蛳粉,万万没想到连纣王都躺枪了。不少网友对此表示,韩国人好不要脸。
@杨克林2033:螺蛳粉中国也只有柳州有,离棒子国几千公里,真不要脸。
@暴走中的白羊:牙都笑掉…你还知道叫中华文化啊,你还知道这个叫螺蛳粉啊… 军队指挥权都没有,还俄罗斯以前是你们的,也不怕把牛吹坏了…
@张医生186:棒子曾经说大熊猫都是起源于韩国的
为臭豆腐等中华美食感到担忧。
@仙人掌小姐的微博:为我大长沙臭豆腐深深担忧!!
@resh小软姑娘:四川火锅瑟瑟发抖
也有不少网友也开始呼吁大家理智一些,这些话不过是几个韩国网友的感慨,不足以代表韩国。搞不好又是跟“端午节被韩国申遗”一样是乌龙。
@啵大野结依:这是从哪个韩国野网扒来的?休想激怒我等理智网民,一个韩国网民的梦话,不足以代表韩国
@彦霖:断章取义用这种标题博眼球,一个网民的自我感慨也好意思拿来编辑成新闻
@?花气概:我怎么?得像是反串?的啊?
@Anonym知名不具:不可思议。别跟端午节一样是乌龙
2005年,网上盛传韩国为“端午节”申遗,称端午节和屈原都是韩国的。实际上,韩国申遗的是“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没有直接的关系,和屈原也毫无关系。而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此前还有新闻说韩国要将中医申遗。但其实韩国申遗的不是中医,而是韩国的医学古书《东医宝鉴》,这是一本历史意义大于医学价值的古书,虽然和中医有关,但是不代表将中医申遗。
这些消息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韩国有很多文化都源自中国。韩国大使馆曾经也承认过,韩国国内确实有学者发表过中国文化源于韩国的言论,韩国官方的真实态度在平昌冬奥会八分钟宣传片中展漏无遗。作为一部展示自己国家文化的宣传片,却出现了活字印刷,古筝,水墨画等很多中国元素,这也正式说明韩国官方否认的也只是个别事项。
对于中韩之间的文化纠纷,无论是媒体故意“标题党”还是挑事也好,网友都没必要太上纲上线。对于韩国要将螺蛳粉申遗,很可能就是INS上一小部分韩国网友的调侃被媒体拿来炒作,一般韩国人估计都不知道什么是螺蛳粉,所以韩国要对螺蛳粉申遗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大家也不用担心这个会被抢。
截至2018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含“急需保护名录”和“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已达41个,也是目前世界上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二、韩国申请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有哪些吗?
光明网
01-2209:22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Representative Lis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Humanity)是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十六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所编制的名录,用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意义的认识和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角度促进对话。
韩国已申请成功了十多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有哪些吗?小编整理了韩国已申请成功的一些名录,大家一起来看看:
(1)济州岛海女文化
济州岛上的海女
(2)拔河比赛和仪式(柬埔寨、菲律宾、韩国、越南)
(3)农乐舞,社区音乐、舞蹈以及典礼
(4)韩国泡菜的腌制与分享
(5)大韩民国抒情民谣阿里郎
(6)传统的韩国走绳索
(7)韩国传统武术:跆跟(脚戏)
跆跟
(8)寒山地区的麻织传统
(9)大木匠与传统的木结构建筑艺术
(10)传统“歌曲Gagok”
(11)处容舞
(12)羌羌水月来舞
(13)七美瑞岛的永登仪式
(14)绳索舞
(15)灵山斋
(16)江陵端午祭
(17)韩国清唱板索里
(18)宫廷宗庙祭祀礼乐
(19)猎鹰
哪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令你印象深刻?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条件有哪些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历史长河的实证、民族精神的寄托、文化传承的媒介。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知识成果,与现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性。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条件有哪些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条件有哪些
1、“分布区域、相关单位或个人”:指申报项目分布地,当前仍在传承该项遗产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分别列出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2、“项目简介”:包括项目的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主要价值和影响。
3、“传承谱系”:清传承脉络。自当代主要传承人上溯3-5代即可,再往上可作综合说明,不必详细列出谱系。
4、“当前主要传承人”:分别列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单位、职业、从艺小传等。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具体评审标准
(一)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二)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三)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四)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五)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六)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须提交的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十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