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蓝单车涨价
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30分钟1元更改为15分钟1元,每超过15分钟加0.5元。由此,小蓝单车1小时的骑行费为2.5元,成为最昂贵的共享单车,而摩拜、ofo和哈啰单车均未超过2元。
滴滴客服表示,此次提价仅针对北京,其他地区不受影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共享单车竞争转向线下运维和用户体验的比拼,提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无论是滴滴还是美团都无法容忍单车业务的持续亏损。
一、小蓝单车宣布涨价 起步价为15分钟1元
小蓝单车涨价了!是的,你没看错!这个将单车业务托管给滴滴的共享单车品牌,宣布从 3 月 21 日起涨价。原先骑半小时一元的小蓝单车现在起步价调成为 1 元/ 15 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 5 元/ 15 分钟。也就是说原来骑一个小时需要 2 元,而现在要2. 5 元,每小时多了0. 5 元。
ofo、摩拜、和哈啰单车暂未跟进涨价。据了解,目前三家的收费情况为:ofo每小时 1 元,摩拜半小时 1 元,哈啰单车半小时 1 元。
公开资料显示,小蓝单车于 2016 年 11 月 22 日在深圳正式落地运营。 2017 年 9 月末,小蓝单车陷入退款难风波。 2017 年 11 月,有供应商频繁在小蓝单车北京办公地点要账,其中包括硬件供应商与调度维修人员。 2017 年 11 月 20 日,小蓝单车已停止运营。 2018 年 1 月 9 日,滴滴宣布托管小蓝单车。待退的押金也被转换为单车券和出行券,目前通过滴滴APP就能骑行小蓝单车。
二、小蓝单车宣布涨价:骑行每小时多0.5元
据滴滴APP内有关小蓝车的计费规则显示:自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1元/30分钟更改为1元/15分钟,时长费调整为0.5元/15分钟。
据了解,目前ofo用车费用为每小时1元,不满1小时按1小时计算;摩拜单车,每半小时1元;哈啰单车30分钟1元。
小蓝单车曾号称继ofo、摩拜之后的第三大共享单车,也被称为“最好骑的共享单车”,不过在2017年的共享单车倒闭潮中破产,不但用户押金无法偿还,据称还拖欠供应商与运维商款项高达2亿,涉及200余家厂商。
2017年9月末,关于小蓝单车退款难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前小蓝单车推出了半年特权卡,费用为199元,只要在有效期内6天有骑行记录且未退押金,180天后即可全额返现。待特权卡进入返现期时,部分用户反映小蓝单车突然强制升至全年特权卡,将用户提现时间推迟半年。
2018年1月9日,滴滴出行和小蓝单车宣布,达成单车业务托管合作,小蓝单车将托管给滴滴。待退的押金也被转换为单车券和出行券,目前通过滴滴APP就能骑行小蓝单车。
三、小蓝单车涨价 会是共享单车的必经之路吗?
近日,被滴滴托管的小蓝单车调整了计费规则。滴滴APP内有关小蓝单车的计费规则显示,自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30分钟1元更改为15分钟1元,每超过15分钟加0.5元。
滴滴APP更新了小蓝单车在北京的计费规则
在新的计费规则之下,1个小时的骑行费用为2.5元。而行业前三的摩拜、ofo和哈啰单车均未超过2元,此次调价也让小蓝单车成为最昂贵的共享单车。
而在这次调价引发关注之前,小蓝单车已经沉寂了许久。
“最好骑的小蓝倒闭了”
小蓝单车曾经是共享单车领域野心勃勃的后来者。2016年10月成立,两个月后就完成了4亿元的A轮融资,估值达10亿元。只是那时没有人想到,这笔融资之后,小蓝再也没能拿到别的资金。
2017年3月份,小蓝单车进入北京市场。而此时,ofo与摩拜已完成5轮融资,早已开始了大规模的跑马圈地运动。
姗姗来迟的小蓝单车最大的法宝是“好骑”。从野兽骑行分离出来的小蓝单车有着行业内最好的骑行体验:变速档、轻便、3秒即开电子锁等特性,不仅赢得了用户的青睐,也使其在第二梯队占据了一把交椅。以至于许久之后,还有用户用“最好骑的小蓝单车倒闭了”来缅怀。
小蓝单车CEO李刚多次表示,骑行体验好是最重要的。“共享单车第一个拐点由产品决定,为节省成本而忽略产品耐用性的玩家将付出相应的代价。”因此在ofo和摩拜加速投放车辆的同时,小蓝单车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2017年3-5月,小蓝单车发布国内首款支持变速的共享单车Bluegogo Pro和Pro2、Pro2升级版。新车搭载了中控屏幕,目的是“通过投放广告来打造全球最大的广告媒体平台。”
据测算,小蓝单车车辆造价在2000元左右,中控屏幕的加入使成本进一步上升。成本问题阻碍了新车型的量产和投放,再加上“禁投新车”的政策影响,小蓝单车寄予厚望的“广告媒体平台”破灭了。
摩拜、ofo在2017年的单车投放都达到千万级,联手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第二梯队的小蓝单车投放量仅70万辆。
迟迟未能谈成B轮融资的小蓝单车开始出现资金短缺。2017年下半年开始,小蓝单车频频传出被供应商讨债以及用户押金难退的负面新闻。截至2017年10月30日,全国对小蓝单车退押金的投诉达到2810件,解决率仅为20.5%。
2017年11月16日晚间,小蓝单车创始人李刚发布公开信,承认企业遭遇严重资金问题并无力运营。
小蓝复活,欠款未卜
小蓝单车倒下了,但留下的麻烦还在。
2018年1月9日,滴滴出行和小蓝单车宣布,小蓝单车将托管给滴滴,用户可在滴滴APP内免押金骑行小蓝。而对于人们最关注的小蓝单车的用户押金去留问题,小蓝和滴滴给出的解决方式是将199元的押金转换成等值滴滴单车券和出行券。
不少用户对此并不买账,认为押金被强制转换成优惠券涉嫌侵害用户权益。业内人士则表示,如果用户选择转换方案,债权将被抵消,没有法律风险。“用户如不选择,有权继续向小蓝公司主张债权、要求退还押金和充值款。”
2018年4月,用户还将滴滴和小蓝单车告上法庭。来自全国多地的15名原告认为,两被告签订的托管协议只约定权利,不承担义务,存在恶意逃避押金退还等债务之嫌,实质上损害了原告等广大用户的合法利益。
但小蓝面临的供应商欠款问题,仍需要自己解决。
有媒体测算,小蓝单车倒闭时拖欠供应商款项达2亿元,涉及70余家供应商。天眼查数据显示,小蓝单车的运营方天津鹿鼎科技有限公司有50条风险信息,其中包含19条法律诉讼,其中多为供应商起诉。
涨价是共享单车必经之路?
事实上,小蓝单车此次涨价只是共享单车行业租金上涨的一个缩影。
2016年9月,摩拜和ofo其单车最初价格为30分钟/0.5元,随着诸多其他车型的推出,包括小蓝单车在内的共享单车将价格由调整至30分钟/元。与此同时,曾经共享单车行业大规模的1元月卡等促销活动也逐步退场,月卡价格恢复到20元/月。
山西太原,民众正在使用共享单车。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滴滴客服表示,此次提价仅针对北京,其他地区不受影响,而其他共享单车品牌也尚未跟随涨价。
ofo和摩拜目前都未曾盈利,ofo待退押金规模在10亿-20亿元,而美团2018年财报显示,摩拜单车业务自4月份收购起到年底,亏损达45.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共享单车竞争转向线下运维和用户体验的比拼,提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因为无论是滴滴还是美团都无法容忍单车业务的持续亏损。
但是仅凭骑行租金盈利也并非遥不可及。2018年10月24日,哈啰出行CEO杨磊在出席公开活动时算过一笔账:哈啰单车每台车运维成本3毛多钱,折旧成本在6毛钱,而车均日收入已突破1块钱了。因此单车业务盈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摩拜在被美团收购后停止了投放单车,削减开支,转向精细化运营寻求盈利,这也代表了一种方向。
如果涨价,你还会选择骑共享单车吗?
四、共享单车悄然涨价,小黄车和摩拜将是下一个滴滴?
上峰说 2019-03-29阅读:4241
中国互联网这么大,但话语权却只掌握在少数寡头手中,以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因为有着巨额利润,它们不断将触角延伸到其他领域,最典型的就是网约车,它们扶持的滴滴和快的,横扫一切,最后为了利益,放弃成见,走向合并,控制了国内网约车市场。
在共享单车领域,格局与早期的网约车十分相似,也是由阿里巴巴与腾讯掌控着局面。7月6日,ofo小黄车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等领投。7亿美元,在共享单车行业已算单笔最高融资。而在今年6月16日,摩拜单车获得了E轮超6亿美元的融资,由腾讯领投。
摩拜与ofo完成新的融资后,它们将有充足的资金布局市场。ofo小黄车计划年底前投放2000万辆车,让小黄车遍地开花,而摩拜与ofo,都将进入全球市场,争夺用户。
不过,消费者已经开始担心,随着其他共享单车企业相继倒下,摩拜与ofo已经形成垄断格局,消费者已明显感觉到,共享单车企业正在慢慢提价。就在10多天前,小黄车宣布,新用户的用车押金,由原来的99元提高至199元。尽管ofo表示,提高押金是为了建设智能锁信用体系,但用户还是惴惴不安。
近日,有用户跟笔者反馈,之前骑行一次共享单车只需0.5元,现在基本上要1元。他们担心,这样下次,共享单车的价格会越来越高,最终走向类似滴滴的局面——想涨价就涨价。
消费者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滴滴与快的血拼时,用户享受了不少实惠,然而,这两家公司合并后,不仅各种优惠取消了,而且上下班提价,雨天提价,节假日提价……让消费者怨声载道。如果摩拜单车与ofo将来走向合并,会不会跟今天的滴滴一样?
五、终于烧不起钱了?“最好骑”的共享单车宣布涨价!
近日,滴滴App发布了@小蓝单车新的计费规则:自3月21日起,小蓝单车起步价由1元/30分钟更改为1元/15分钟,超出时长后为0.5元/15分钟。这意味着如果用户骑行半小时最多支付1.5元,1小时以内最多支付2.5元,相比其他共享单车确实贵了一点。
目前摩拜、ofo、哈罗单车均没有跟进涨价。对比之下,摩拜Mobike车型与Mobike Lite2.0车型每半小时1元,Mobike Lite车型每半小时/0.5元;ofo小黄车1小时内1元;哈啰单车车费固定1元/30分钟,不足30分钟也收取1元。
随着ofo落寞、摩拜被收购,共享单车的热度逐渐褪去。曾标榜自己是“最好骑的共享单车”的小蓝单车,为了生存也不得不将单车业务托管给滴滴,待退的押金也被转换为单车券和出行券,目前用户可以通过滴滴APP骑行小蓝单车。共享单车第一梯队的企业生存越发残酷,可想二三梯队企业的处境就更加尴尬了。
近日有报道称,在上海、长沙、南昌、西安、武汉等地的享骑电单车数量大幅减少,且电瓶均已消失不见。
据享骑内部一位知情人士爆料,由于享骑方面拖欠了运维中心员工一个季度的工资,享骑外包的劳务公司、维保公司以抵账的方式处理了享骑电单车的电瓶。该知情人士表示,由于被拖欠的工资金额较高,当地的劳务公司、维保公司均无法联系上享骑,于是便将享骑的电瓶变卖用于支付员工的工资。
另外,其他地方的运维中心将电瓶、充电器甚至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变卖用于偿还员工拖欠的工资。
早在2018年10月,享骑方面就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因押金难退,享骑曾大范围遭到用户投诉,目前尚未收到享骑退还押金的用户不在少数。
同年11月27日,享骑方面发表声明称,享骑目前在全国各个城市均保持正常的业务运营,公司预计将在下个月发布新的融资信息、免押金骑行及新车投放计划,但直到2019年1月,享骑方面也未曾公布相关融资信息。另外,享骑方面的微信公众账号已于今年1月12日停止更新。
1月25日起,上海享骑的员工已正式解散,其余各地如长沙、西安、南昌等地的享骑办公室也于12月-1月左右停止运营。
根据“天眼查”的信息显示,享骑电单车母公司上海享骑电动车服务有限公司已于3月21日被上海宝山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企业”。
资料显示,享骑出行正式成立于2015年10月28日,2016年9月享骑App正式上线。
春天来了气候回暖,又到了共享单车的出行旺季,从目前的价位来看,共享单车还是比较适合短途骑行的,那么你现在还在使用共享单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