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Gucci降价
为响应中国即将实施的增值税减让政策,LV和Gucci等奢侈品牌在国内相继降价。据了解,LV已于3月底下调了中国官网的产品价格,降幅约为3%。4月1日,Gucci也将面向中国市场下调约3%的价格。对于该消息的真实性,北京商报记者已得到来自Gucci方面的确认。此前,部分代购在朋友圈发布消息称,Gucci已于3月29日在欧洲全面涨价,且涨幅高达25%,中国价格也会相应上涨。记者对比了LV和Gucci部分畅销款手袋在中国官网、代购渠道以及欧洲官网的价格,发现即便降价,品牌商品在中国的官价依然高出代购和欧洲数千元。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奢侈品牌降价实际上形式大于内容,品牌意在释放一种信号,即国内外价差在缩小,这对于促进消费回流可能有短期的促进作用,但从奢侈品一贯的定价策略来看,不同国家的差异定价始终会保持在20%左右。
01、涨价降价同时进行
从3月中下旬开始,由于欧元暴跌,Gucci将在3月29日涨价的消息就在代购中疯传。据了解,Gucci涨价并非首次,此次涨价之所以引起代购们的强烈反应,是因为涨价幅度据说是“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次”,涨幅高达25%。
记者看到不止一名代购在朋友圈里发布该消息。有代购称:“Gucci月底涨价,全线涨价!有史以来最疯狂的一次!由于欧元暴跌,古驰决定本月底上涨产品25%!力度不小,以前就5%-10%,长草的赶紧拔!(涨价是确定的,涨25%是小道消息)想买的抓紧,两个月后又涨价又涨汇率的,退税都没有现在合适了”。除了欧洲市场,中国市场据称也在涨价范围内。有代购在群里喊话:“Gucci短袖国内已经涨价1300,月底意大利专柜怕是要跟上这个脚步了。”
为了证实消息的准确性,记者询问了不同的Gucci商品代购。对于涨价,代购们都表示“确定”,而且强调是“全线商品都涨”“欧洲和中国同涨”。有代购表示德国Gucci已经涨价,平均每个单品涨了2000。但对于中国是否已经涨价,代购的说法都比较含糊其辞,表示“好像涨了”,对于具体涨幅也表示“不清楚”。有代购告诉记者,目前Gucci在德国和国内的价差不少。“看款式,就我目前帮别人看过的能差1000-4000元。”
28日,记者拨打了Gucci中国官网的客服电话核实中国市场涨价消息,客服人员表示,目前并没有接到调价通知。随后,记者也和Gucci相关人士取得联系,对方表示中国区目前并未接到任何调价通知,上一次调价也是很久之前了。
然而,3月30日,有关Gucci涨价的传闻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有媒体报道,继LV之后,Gucci也宣布4月1日起降价。报道称,为响应4月1日起中国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减让政策,Gucci中国官方表示,品牌在中国内地商品的零售价格也将调整,下降幅度约为3%,以惠及更多中国消费者。
记者随即向Gucci相关人士进行了确认。该人士表示该情况属实,同时告诉记者,3月30日下午刚刚收到此通知。此次降价将从4月1日起,线上官网和线下门店同步调整价格,降幅为3%。
02、降价如同鸡肋
降价后,Gucci在中国的官方价格是否会和欧洲售价更为接近?北京商报记者分别对比了Gucci和LV部分比较热卖的手袋在中国官网、代购渠道、和国外官网的售价。结果发现,即便有3%的降幅,两品牌手袋在中国的官方售价依然高出欧洲官方价格和代购渠道不少。
以大受欢迎的LV mini 水桶包(官方名称为LV NANO NOÉ 手袋)为例,该款包中国官网目前标价为8250元,根据报道,应为降价后价格。而这款包在法国LV官网的标价为750欧元(约合人民币5650元),代购渠道报价为8000元。
另一款经典LV NEVERFULL 中号手袋中国官网目前标价为1万元,法国官网990欧元(约合人民币7457元),代购渠道为8800元。SPEEDY 25 手袋中国官网售价10900元,法国官网为1020欧元(约合人民币7683元),代购渠道报价8800元。可见,仅以官方售价来看,LV在中国和欧洲的价差就达到2000元-3000元。
Gucci在中国较为受追捧的酒神包(官网名称为Dionysus系列小号GG肩背包)中国官方售价为17900元,按3%降价后,预计售价为17363元。而同款包在欧洲国家官网的价格为1790欧元(约合人民币13484元)。代购渠道报价为9200元。官方价格相差3800多元,比代购高出8100多元。另一款网红GG Marmont系列小号手提包,中国官网售价为20700元,降价后预计售价为20079元,对比德国和意大利1980欧元(约合人民币14915元)的官方报价,要高出5164元。而该款手提包在德国代购渠道的报价为19764元,倒是与降价后的中国官价相差不多。
03、价差仍在2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 LV和Gucci都是不轻易降价的奢侈品牌。公开资料显示,LV上一次降价是在2018年7月中旬,降幅约在3%-5%。而此前LV从未打过折。近一两年,Gucci也几乎都和“涨价”捆绑在一起。
由于受原材料、全球汇率和货币等因素影响,奢侈品每年小幅上调价格属于惯例。因此,此次LV和Gucci的“逆势”降价引发了不少关注。据了解,此次降价是品牌为响应中国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增值税减让政策,其中原适用的16%税率调整为13%,与之相对应的跨境增值税也同步下降,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奢侈品牌在中国或将出现新一轮降价。目前有消息称,万宝龙或将也在4月1日开始对品牌书写工具、皮具、高端腕表等产品的价格进行下调。
不过,从上述价格对比不难看出,即使下调了价格,中国和海外的奢侈品仍然存在不小的价差。对于Gucci3%的降幅,有代购就表示,一般欧洲比国内便宜不止3%,2万左右的包从代购渠道走会比国内便宜4000-5000元。
针对此次LV、Gucci降价所带来的影响,奢侈品专家、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奢侈品牌接连在中国降价主要是由于国内外价差明显,而海关的监管又很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奢侈品消费,降低国内外价差是品牌针对一部分想在国外买又担心自带海关严查,想代购又担心大量假货的消费者的有效手段。与此同时,第一季度奢侈品牌销量放缓,也给品牌带来巨大压力,国外涨价一定程度可以短期刺激消费增长,同时提高客单价,改善财报表现。周婷表示,全球价格一体化已成趋势,此次Gucci国外涨价国内降价,涨价其实是实质,而降价只是形式,但确实是品牌希望实现全球价格一致的一种努力。通过降价,品牌会慢慢释放一种信号,即国内外价差在缩小,从而促进消费回流。
在奢侈品中国联盟荣誉顾问张培英看来,3%的降幅其实不会对奢侈品真正的购买人群形成很大触动,此次降价更多地可以看作是品牌的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带有广告效应。欧洲和中国的价差是品牌因地制宜的一种差异定价策略,品牌多年来在中国形成的定价不会轻易改变,更大的可能是会继续提价、偶尔降价,中国和欧洲的价差基本仍会保持在20%左右。
一、LV、GUCCI相继降价 背后原因几何?
据时尚商业快讯消息,奢侈品牌GUCCI中国官方向其透露,为响应国家增值税减让政策,惠及更多中国消费者,品牌在中国内地商品的零售价格将于4月1日起调整,下降幅度约为3%。
无独有偶,据时尚商业快讯援引消息人士透露,Louis Vuitton已于日前悄然下调中国官网产品价格,幅度约为3%,品牌内部人员向该媒体证实此举与增值税下调有关。
此外,历峰集团旗下品牌万宝龙也发布声明,将积极响应增值税下调的号召,计划从4月1日起对旗下在售产品,包括书写工具、皮具、高端时计等产品系列的价格进行调整,具体产品价格以店铺及官方网站实际售价为准。
由此可见,国际奢侈品牌正在积极响应减税政策,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降价潮”。
3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有关政策的公告》,今年4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下称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的税率、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物品的退税率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例如,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或者进口货物,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与之相对应的跨境增值税也同步下降,也就是说,4月1日开始,消费者买进口商品会更省钱。
其实,自去年以来,国内市场就出现了“大规模”奢侈品牌降价的现象,究其背后原因,与国内消费者巨大的奢侈品购买潜力息息相关。
据全球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发布的《2018贝恩公司年度奢侈品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的表现令人瞩目,在汇率恒定的情况下,2018年全球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包含奢侈品和奢侈体验)增长5%,达到1.2万亿欧元,其中个人奢侈品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销售额增长6%,达到2600亿欧元。
报告指出,从全球来看,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花费总支出占全球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消费者已然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奢侈品牌更加注重在中国的市场定价策略,部分品牌主动“出击”,通过开设新店、推出联名款或限定款以及调整零售价的方式来“讨好”中国消费者。
单从下调国内售价方面看,国内外门店商品差价的缩小会让更多消费者愿意在国内消费购物,价格因素会直接将奢侈品消费客群引导回专卖店,促使了国内的奢侈品市场的回暖。
此外,差价的缩小同样利于打击生存在“灰色地带”的代购。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曾提出:“代购市场一直是奢侈品在中国的阵痛。中国消费者选择在国外购买奢侈品,是因为他们觉得国外的产品更便宜,性价比更高,种类也更丰富。当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选择代购,奢侈品在中国的市场表现力就会相应下降。”
对于奢侈品牌而言,让消费者在店内享受服务仍是努力的方向。高品质的服务本身就是奢侈品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能够在门店直接看到商品、体验品牌文化、享受购物体验,有利于品牌增加与消费者间的互动,增强客户黏性,由此看来,缩小差价“势在必行”。
二、响应国家减税政策 LV产品已降价,Gucci暂无动作
今年4月1日起,国内将全面下调增值税率,其中原适用的16%税率调整为13%,与之相对应的跨境增值税也同步下降,由于跨境零售进口没有中间环节,增值税是在零售价基础上征收,因此业内人士分析,奢侈品牌在中国或掀起新一轮降价潮。
目前看来,Louis Vuitton是第一个响应该政策的奢侈品牌。据时尚商业快讯援引消息人士透露,Louis Vuitton已于日前悄然下调中国官网产品价格,幅度约为3%,品牌内部人员向时尚商业快讯证实此举与增值税下调有关。
目前Louis Vuitton品牌中国官网产品价格已经下调,幅度为3%
另一奢侈品牌万宝龙Montblanc也正式发布声明,将积极响应增值税下调的号召,计划从4月1日起对旗下在售产品,包括书写工具、皮具、高端时计等产品系列的价格进行调整,具体产品价格以店铺及官方网站实际售价为准。
瑞士奢侈珠宝与腕表品牌PIAGET伯爵中国则向微信公众号LADYMAX披露,将从4月1日起,下调相关产品在中国内地销售的零售价。这次调价进一步缩小了伯爵作品在海内外的价差,让中国消费者不仅可以在国内门店享受更优质的服务,还能享受更好的价格。
天猫国际今日也宣布将全面调整跨境增值税,4月1日零点后,消费者在天猫国际成交的每一笔跨境订单,都将享受减税带来的实惠,例如高端香水品牌Creed的售价将从2690元下调至2639元。
天猫进出口事业部公共事务总经理王浩洋表示,跨境零售进口是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享受终端零售价格降低的行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策红利。依据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跨境新政,年度交易限值为每人每年26000元,降税后每人每年最多可节省546元税费。
天猫进出口事业部公共事务总经理王浩洋表示,跨境零售进口是让消费者第一时间享受终端零售价格降低的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这距离去年7月关税下调后的奢侈品降价浪潮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背后是中国试图将境外购物重新转移到境内,培养内地奢侈品消费市场,从而驱动整体消费经济提升的进一步举措。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早在2017年,欧洲奢侈品在中国的溢价已缩水了25%,已经成为推动国内奢侈品消费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咨询机构德勤对近2000种奢侈品价格的调查,这种价差有所下降。目前奢侈品在中国的平均售价比法国的同款商品高32%,而前年则高出41%。
去年7月1日,中国进口关税下调计划正式实施,范围涵盖日用消费品、服饰等。其中,服饰鞋帽进口关税下调幅度为51%,化妆用品进口关税的调整幅度也在48%左右,钟表眼镜和珠宝首饰的关税则分别下调了13.9%。
Louis Vuitton在第一时间对该政策作出反应,官网于政策实施的三天前就开始已下调全线产品售价,下降幅度在200到2000人民币左右,例如原本售价为1.64万的MONOGRAM中号双肩包调整后的价格为1.57万元。
深有意味的是,LVMH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LVMH通讯形象主管Antoine Arnault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局长孙成海于本周一在LVMH总部签署协议,集团将正式参加于11月5日至10日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Louis Vuitton之后,Gucci也决定调整中国内地所有直营零售门店的商品零售价格,包括新款及经典款,平均降幅为5%,旨在吸引更多中国消费者在本土地区消费。
不过,在涨价成为惯性的奢侈品行业中,降价一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波及其长期以来精心打造的品牌形象,但价差的存在又会造成市场与市场之间的业务失衡,而从近两次奢侈品牌主动响应中国关税下调的举措来看,中国无疑成为奢侈品牌最迫切想要争夺的市场。
咨询机构贝恩则在最新的报告中强调,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四大主要增长驱动力为千禧一代消费者、本土奢侈品消费增长、数字化战略以及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群体。随着中国税率下调和奢侈品全球价差的调整,中国境外和境内奢侈品消费将会在2025年实现持平,这意味着品牌应该把精力放在中国内地市场的发展上。
据时尚头条网统计,2018年“中国市场”成为各主要奢侈时尚集团财报中的多次提及的关键词,特别是LVMH、开云集团和爱马仕,同时这三大巨头也迎来4年以来的最好业绩。
LVM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表示,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集团在2018年都创下了新纪录,特别是Louis Vuitton去年销售额超过100亿欧元,这也意味着LVMH旗下品牌创意与品质兼备,对消费者依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首席财务官Jean-Jacques Guiony则透露,中国消费者第四季度在中国或海外旅行继续购买集团旗下主要品牌产品,相关品牌收入增长均高达两位数。
开云集团旗下最核心的奢侈品牌Gucci去年销售额首次突破80亿欧元大关,进一步逼近竞争对手Chanel和Louis Vuitton,而消费者中有62%为千禧一代,整体来看有35%为中国消费者。
受Gucci业绩利好趋势影响,开云集团今年初的市值反超爱马仕集团,而在2年半前,爱马仕的市值几乎是开云集团的1.5倍。尽管在提出将于明年推出美妆业务后,爱马仕市值回升至616亿欧元,但依然低于开云集团的627亿欧元。
深有意味的是,爱马仕在财报中提及业绩的低迷与中国消费者手袋需求过高有关,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近两年来爱马仕新增了3座皮具工坊,并在2017年将皮具产能提高到8%。
尽管市场态势一片向好,但奢侈品牌们还是无法放松警惕,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分析师们频频放出信号暗示时尚行业或有下行的风险。有分析人士认为,奢侈品市场的特点是瞬息万变,且与全球经济形势紧密相关,任何经济问题和地缘政治不稳定的情况,都是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分析师Benjamin Cavender更明确指出,2019年有可能成为西方品牌艰难的一年,中国消费者在收紧开支时,可能不太愿意花钱购买最新的智能手机或奢侈品手袋,这一突然变化或将对奢侈品牌造成打击,中国消费者购买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少,那么下一个受到影响的消费品类可能是奢侈品手袋以及手表。
这或许从侧面解释了,为何此次税率下调后将会有更多的奢侈品牌作出反应,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者产生需求并购买。除了Louis Vuitton、Montblanc等奢侈品牌均已有所动作,不过,Gucci今日向时尚头条网答复暂时没有降价的动作消息。
汇丰银行消费与零售研究部门负责人Erwan Rambourg认为,在国内生产总值稳定的前提下,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更多的是与观念挂钩,而不是GDP增长率或关税变动,换言之就是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价格的敏感度正在降低。
毕竟价格不过是奢侈品牌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为确保品牌在市场中的战略地位,奢侈品牌应该以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创造力为主,而绝非控制价格,“奢侈”在中国新一代消费者心目中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义。